论《太平经》的“太平”政治模式及其王权实质
发布时间:2020-02-29 14:15
【摘要】:《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书约成于东汉末年。这一时期,天灾不断,人们生活痛苦不堪,清明、宽松、太平的社会成为人心所向。《太平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蓝图。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能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并力图纠正,从而纳入它所设想的和谐状态。《太平经》把和谐和“太平”理想结合起来,构建了自己的和谐政治目标,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理想而为之奋斗。因此,它符合广大社会下层民众的愿望,能够动员广大群众,给他们以积极性。《太平经》的“太平”政治模式不仅以宗教的形式曲折反映了人们的美好追求,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政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太平经》的政治思想加以深入研究。 由于《太平经》成书年代较早,内容也十分庞杂,其中甚至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观点,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和阻力。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太平经》的“太平”理想世界研究为起点,重点研究其“王权”实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加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类比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力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内容和结构上,全文整体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共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太平经》的形成和流传,以及太平道的发展演变。本部分首先对《太平经》这部经书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分析大量史实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太平经》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总结了《太平经》的主要内容及流传历程;接下来剖析了《太平经》与太平道的关系,以及太平道的发展演变过程,指出了《太平经》就是太平道的政治宣言书。 第二部分:主要对“太平”世界的政治模式进行诠释。本部分从探讨“太平”世界模式的指导思想——“太平”思想和“尊卑”思想入手,以“太平”世界模式的政治目标、政治实施、政治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建构出“太平”世界模式的主要思想框架。 第三部分:主要对“太平”世界政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太平”世界模式的实质就是“王权”。本部分通过对“太平金阙帝”、“幻化”史观、社会构成等三部分内容进行剖析,得出“太平”理想世界政治模式的实质就是“王致太平”,并详细介绍“王致太平”的内涵及制度设计。 第四部分:主要对《太平经》的“王权”实质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太平经》虽然大幅度提升了“太平”在主流政治文化和大众社会意识中的地位,并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提出改造社会的方向与目标,期盼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憧憬理想化的“太平”境界。但是其不可超越“阶段”的阶级性本质必然会导致其思想与统治阶级思想“相合”,最终不能真正实现其提出的天下“太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2
本文编号:2583777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高德;读《太平经》有感[J];中国道教;1994年01期
2 宋晶;《太平经》中的诚信观[J];中国道教;2003年03期
3 戴传江;试论《太平经》“三一为宗”思维模式及其意义[J];中国道教;2003年05期
4 赵建永;汤用彤对《太平经》的考证研究[J];中国道教;2004年05期
5 李昭昊,何应敏;《太平经》简议——东汉的道士对宇宙解释范式的重建[J];中国道教;2005年03期
6 毛丽娅;;《太平经》的和谐观[J];中国道教;2006年04期
7 杜洪义;;《太平经》“种民”解[J];中国道教;2006年04期
8 杜洪义;;《太平经》“周穷救急”的社会救济思想[J];中国道教;2008年05期
9 唐怡;浅析《太平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J];中国道教;1996年04期
10 吕有云;;论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及其思想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鸿;《太平经》政治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力;《太平经》与东汉佛经判断句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颖;太平经价值观及其与农民起义的矛盾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3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8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