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3 14:56
【摘要】:本论文以顾宪成及其领导的晚明东林运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士大夫生命形态多样性的考察,来探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学士大夫扮演着一身多任的社会角色:首先,士大夫是知识分子,掌握着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传统的解释者和传承者;其次,士大夫还是官僚体制内的政治主体,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再次,在野乡居的士大夫则是地方的精英阶层,是地方社会风俗的引导者和教化者,他们既是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之间连结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又充当着国家机器与地方社会之间的缓冲力量。 与此相应,顾宪成等东林人士领导开展的东林运动也可以区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层面,即学术、政治和社会层面。在学术层面,他们以东林学派的姿态出现,从思想上对阳明后学的“无善无恶”学说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批判,主张学问的由虚返实;在政治层面,他们以东林党的身份,通过清议和党争的方式抗争着政治上的不合理现象;在社会层面,他们则以书院为依托,通过讲学的方式开展着道德教化、美化风俗等地方性建设活动。 从结局来看,我们认为学术和社会层面的东林运动取得了成功,而政治层面的东林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败。东林运动在政治层面的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传统社会中士大夫政治命运的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士大夫的政治官僚身份,其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这直接导致其批判精神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同时也决定了传统儒学士大夫政治命运的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传统儒学、儒家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方面,需要弘扬,政治方面则是应该批判的,传统士大夫政治下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这种关系模式是不合理的,知识分子应该与政治保持适当的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92
本文编号:2586771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勉中;;论李应f之东林节义精神[J];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永刚;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奋飞;明末东林书院多维透视(1604-1626)[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中兴;晚明舆论传播与东林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浏;阳明学的兴起与中晚明党社政治[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蓉;德育功利化的历史透视与现实挑战[D];中南大学;2013年
3 葛睿;东林学派儒学经世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86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8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