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任的生成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温志强;孙文静;;和谐的政治文化:功能与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胡荣;胡康;;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构成的差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康之;政治文化:功能与结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4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7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张华东;;《共产党宣言》中的“脱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丁隆;郭雅娟;;伊拉克战后政治发展的三个纬度[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戴玉琴;市场经济视域中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2 刘学军;论当前我国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文化[J];科学社会主义;1999年03期
3 朱喜坤;构建中国新型政治文化体系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5期
4 胡荣;;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影响村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各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5 胡荣;;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6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昀献;;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及其培育[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孙关宏;;认识差异与政治信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向民;;“U”型分布: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的结构性分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耕夫;;政治信任:转型期党和政府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J];南方国土资源;2010年02期
5 吴志华;;转型期提升政治信任的路径[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孔凡义;;信任、政治信任与政府治理:全球视野下的比较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0期
7 李艳霞;;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缘起、方法与理论论争[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姚尚建;;政治信任与功能性民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梅祖蓉;;公民社会发育与政治信任生成的关系[J];学习月刊;2010年30期
10 曹沛霖;;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与政治不信任——政治学分析视角[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上官酒瑞;;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王二平;陈丽君;马红宇;;公共管理的心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ZM;王二平;;政府信任:前因变量及对公众合作行为意向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树凯;;从信访制度看农村社会稳定机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赵孟营;;非政府组织与乡村社会建设的基层动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郝宇青;时晓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世喜;;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祝平燕;;受教育程度对妇女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文龙;;中国群体性事件现状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孙力;消除功能解读误区 加强政治信任[N];文汇报;2009年
2 上官酒瑞;现代政治信任建构需要新理念[N];学习时报;2011年
3 徐勇;重建政治信任的有益探索[N];人民日报;2004年
4 陶友之;企业政治利益追求中的问题与治理[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N];苏州日报;2006年
6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对官员的不信任是一个契机[N];南方日报;2010年
7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 张福贵;公平正义的双重保障[N];吉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晋雅芬;东亚媒体作用不可小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刘林;探索中国特色民办教育科学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严圣禾;河野洋平当选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赵萍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8年
3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懿峗;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成;政治信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丽杰;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政治信任的变迁及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欣;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及其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亮;动迁矛盾与政治信任的缺失[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艳秋;重建我国农村社会政治信任的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思然;中国基层政治信任:一种综合解释框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青;论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信任建设[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吉;佤族政治信任探析[D];云南大学;2012年
9 郭英莉;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曹爱美;中国共产党建设乡村社会政治信任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8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