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多元现代性视域下当代政治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艾森斯塔特政治发展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14 02:25
【摘要】:当代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艾森斯塔特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检视了各种权威理论,通过反思现代性的历史,阐释了当代社会多元现代性的特征,并立基于多元现代性展开的宏观背景,建构了其独特的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理论体系。其理论尤其高度关怀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对其理论体系作概括性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国家建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超;刘爱平;;法国大革命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兼论第三种革命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2 雷斌,雷鸿;政党国家化与国家政党化——以近现代欧美政党政治为中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沈杰;;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说[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沈杰;;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进程与新近探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褚宏启;论教育的迟发展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王思斌;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邓锁;;制度学习与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侣传振;;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赵宇新;耿玉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辩证关系及战略选择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泰峰;;影响非洲现代化的因素浅析[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3 陈红兵;陈玉海;;“卢德意象”正名的社会意蕴阐释[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彭大鹏;;农业的地方性特点与治理变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6 张光芒;;文化理论建构与民族认同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杨正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周尚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方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胡正豪;;现代化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苏颖;传播的权力偏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程晓云;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农民利益表达与实现途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戴若愚;当代中国政治信任道德基础的衰落与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倩;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江婷;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兴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杨洋;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权威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星海;唐宋富人社会流动与资财流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军;;国内外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吕峰;;政治发展视阈下的政党动员:反思与重构[J];学理论;2010年27期

3 吕峰;;政治发展视域中的政治动员:反思与重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4 王校彬;;简述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的转变[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5 杜才平;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述评[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星炜;;试析政治发展理论的缘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张星炜;;政治发展:一个需要加以分析并明确界定的概念[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8 代金铭;;作为比较分析模式的政治发展理论——结构功能、社会过程、历史比较三种模式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宁骚;;拓宽政治发展理论的视界——评《不需暴力的权力——民族国家的政治能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8期

10 封帅;;政治发展与政治转型的概念与范式辨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文新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发展理论:转型社会的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饶义军;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彦朝;从臣民到公民[D];浙江大学;2002年

2 常静;试析塞缪尔·亨廷顿的学术思想[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8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