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联邦制在中国:从“联省自治”到“一国两制”

发布时间:2020-04-02 15:09
【摘要】: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学习西方文明政治制度的大门,艰难的尝试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践中的省宪运动是联邦制在我国的第一次尝试,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运动失败了,但是在联省自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联邦制精神的火光,那就是“自治”和“分权”。国民党统治时期,一党专政、政治独裁,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彻底放弃了联邦制的政治构想。中国共产党对联邦制的理解则是来自列宁主义的模式,即联邦制是各民族劳动人民走向统一的过渡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采纳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形式,把不同民族变成是团结共产党的政治体。这样共产党人最终也与联邦制失之交臂了。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的分权化改革把“经济特区”和“一国两制”作为一种联邦化的手段重新利用起来,这是一个策略的运用,虽然他注重的是联邦制的工具性价值,虽然这种利用是在单一制下进行,我们仍然不难发现联邦制精神在闪烁着它特有的光芒。 鉴于经济特区20余年的成功经验和“一国两制”逐步成熟的事实,作者认为在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蕴涵着联邦制改革的动因。中国在上个世纪的体制改革中辗转错过了联邦制,我们没有理由在今天依旧错过。现实的国情在呼唤着改革,呼唤着联邦制的到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一彪;论中国苏维埃政权对民族关系的处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周天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兼论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3 徐杰舜;论民族自主原则及表现形式——兼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J];学术论坛;1988年06期

4 刘华;;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5期

5 韩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过程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刘渠;;论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决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01期

7 白广生;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8 ;国务院批转一九九○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1990年08期

9 ;第十一章 经济特区[J];刊授党校;1996年08期

10 ;卷首语[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一桃;金传;;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2 詹长智;;从试验到示范:入世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起点[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周忠瑜;;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比较研究[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红泉;;东亚—非洲经济特区和竞争性产业集群南南合作经验交流中国片区会议综述[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5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的新鲜使命——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琳;;中国经济特区的历程及历史性贡献[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俞友康;;经济特区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进一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桑百川;;设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9 刘正英;黄顺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10 王关义;;1980-2000:广东三大经济特区投入产出配比价值系数分析[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育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问题对一篇论文的评注(上)[N];学习时报;2001年

2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问题对一篇论文的评注(下)[N];学习时报;2001年

3 欧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4 黄铸 作者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所原所长;从主张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魏武邋李菲;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辉煌篇章[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益西加措;完全赞同和坚决拥护《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N];西藏日报;2004年

7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基本政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风雨兼程谱华章 长风破浪铸辉煌[N];朝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体现[N];西藏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杨学臻、韦婷婷;大苗山插上翅膀在腾飞[N];柳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林孝文;浙江省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D];兰州大学;2007年

7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联邦制在中国:从“联省自治”到“一国两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林松;民族区域自治实施形式创新尝试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高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晓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凤英;论省宪运动时期的地方自治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金萍;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历史、实践与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锐;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2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12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