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制度保障

发布时间:2020-05-27 12:27
【摘要】:政府信用是民主政治、责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然而,在 当今世界各国,以牺牲信用为代价攫取利益的政府行为屡见不鲜,许多 政府更是面临着巨大的信任赤字,从而导致政府出现信用危机。对政府 信用涵义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政府信用理念的转变和整个信用体系的建 立。本文从政府信用的涵义分析出发,结合我国政府信用的现状,分析 了信用缺失的主要成因,最后就建构政府信用的制度保障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政府信用问题的提出 信用首先作为社会个人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而存在,进而发展为 经济领域中的商业规范,最后成为法律规范中至尊至重的原则和规范。 当这一原则或品格适应于公共领域用来规范政府行为时候,便成为我们 所要讨论的政府信用。我们可以从政府本身和公众两个角度理解政府信 用的内涵。首先,政府信用是指政府本身信守承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 和道德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信誉或取得公众信赖的“能力”。其次, 从民众角度来看,政府信用是政府执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对社会组织和 民众所产生的心理反映 在政府信用概念背后,隐含着一整套与现代宪政政治相关的政治理 念,它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政府在持有公共权力的同时 应承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社会契约理论确定了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府与 公众之间的权力运行规则,契约所包含的权利义务关系决定了政府在履 行任何一种职能,从事任何一种行为时,都承担了相应的信用责任。 政府信用在整个政治运作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府信用是 政府获得合法性权威的必要条件。一个政府只有正确履行职责,重信践 诺,,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得到公众的尊敬与信赖,才会拥有政治统治所需 -39- WP=44 的合法性权威。其次,政府信用是降低政治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 客观要求。最后,政府信用是建立社会信用秩序的重要保障。 第二部分 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政府担负着关键的社会 管理和引导职能,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信用 尤其是政府信用的建设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朝令夕改,行政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暗箱操作,政府行为缺少公 开性,公共管理有失规范和公正;毁约失诺,漠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 益,滥用政府信用;裁判不公,判决“打白条”,司法信用资源流失。 作为民选的现代政府,应该具有基本的公正度和公信力,一旦政府 或其官员失信,必然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的敬畏、信赖和支持,进而削弱 政府的执政基础。按照古典政治学理论的解释,政府产生于人民的公意 达成和公意授权,人民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建立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因 而政府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同时,作为公共权力的承载者,政府又是 由众多内部公务人员和官僚集团组成,他们是公共权力的具体掌握者和 执行者并依托政府肌体实现个体利益。根据现代经济学家趋利的经济人 的理论假设,兼有公职人员和利益个体双重属性的政府公务人员也会最 大化的追求自身利益,因此,政府自利性的存在是一种必然。自利性会 导致政府官员公共价值选择的偏差,从而存在失信谋利的可能性。另外, 政府官员对其组织内部的政治运作、权责体系、利益关系及资源配置等 情况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而公众则很难获得这些情况的真实信息,信 息的非对称性使得政府内部公务人员的自利行为具有隐蔽性,为政府失 信行为提供了适宜的客观环境。而现行的公共管理体制和责任监督机制 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又难以形成对政府行为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大 大降低了政府官员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和风险,使得政府信用缺失由主 观的可能性转变为客观的现实。 第三部分 建构政府信用机制的制度保障 如何通过制度规则的力量维持并增进政府信用,将发生政府信用 -40- WP=45 缺失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 信用的实现依赖于自身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如果说制度化是通过具体的 程序和规则使政府信用具有可行性,从而得以实现,法治化则是借助国 家的强制力保证制度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并建立起循法守信的主动 自觉意识。制度和法治才是维持和增进政府信用的根本保障。 以制度规范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完善政府信用责任机制。通过建立 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规则的利益导向和规则的行政空间,激发政 府官员的自觉践约行为和意识,并以高昂的机会成本抑制各种违约动机 和企图,是推进政府信用建设的制度设计的目标所在。推行政务公开制, 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公众对政府运作过程的了解,从而减少这种信息的不 对称性,是防止政府信用资源流失的重要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国家赔 偿制度是政府挽回失信后果、重塑信用形象的重要保障。 政府信用必须建立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在制度框架中,法律是信 用的底线,不仅可以打捞失落的信用,还可以防止信用的失落。对于政 府来说,要明确守信不仅是一项道德要求,更是政府的法律义务,不守 信用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伟;;公共危机及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2 林小明;;政府微博的运用关键在于内在驱动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3 吴剑敏;;社会化媒体在政府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4 武金鑫;;浅析政府危机管理与政府信用[J];学理论;2011年21期

5 王海文;;当前增进农业劳动者利益的政府有效作为[J];理论学习;2011年08期

6 曹文雅;王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进及其原因[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祥杰;李雯;;深圳市增强社会组织自治功能的对策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8 张景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选择[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9 张勇锋;;试论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责任担当[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10 公保斗拉;;简析《政府论》(下篇)中有关政府产生的理论[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京;;政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延强;;政府如何对改制后的企业加强管理[A];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论文集[C];2001年

3 李琴;;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志愿者的互动与合作——以5·12汶川地震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奎正;;论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肖百冶;赵汝周;;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静;;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府的作用探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马波;;如何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新加坡个案及其对我国西部旅游开发的启示[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陈晓玲;;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朱敏;扈岩;;当今公务员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兰芬;;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海庆;政府信用尤为重要[N];中国人事报;2004年

2 刘武俊;高温“烤”验政府信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余瑞雪;提高政府信用是增强社会信心的基石[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记者 张国强;“政府信用”纳入考核指标[N];法制日报;2009年

5 邓伐檀;政府信用不应只是对老板们的信用[N];中国商报;2009年

6 记者秦逸;辽宁:政府信用情况将影响公务员任用和评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朱迅W

本文编号:2683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83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