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信任问题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0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化军;;论沃尔泽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8期
2 张秀;;正义、功利与平等——兼论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J];探索;2011年04期
3 曹钦;;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对中国的现实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4期
4 姚大志;;罗尔斯的“基本善”:问题及其修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谢列卫;;在社会管理制度层面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用罗尔斯正义观重新审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明;杨菲;;亚当·斯密与罗尔斯正义观比较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7 陈肖生;;自主性与罗尔斯对正义与善的“契合论证”[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8 蓝剑平;张剑玉;;自由至上主义与自由平等主义之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王国华;吕春华;;论罗尔斯的平等自由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国维;;国家?民族?还是国族?——罗尔斯的民族理念及其超越[J];政治思想史;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吕晓明;;罗尔斯正义论与公平正义价值观的确立[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吴锋;刘驰;贾涛;;敏捷制造中的信任问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邱国栋;;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的教育公平[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包利民;;《罗尔斯篇》——试论斯特劳斯派对现代性学问的挑战[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丽丽;寇_g;;人际关系、人际启动对大学生信任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苏思慧;;逸仙中学初一学生信任问题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五俊;邓健;;高校组织中师生信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德慧;网络面临数字信任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何包钢;正义:乌有之情与现实之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梁捷;罗尔斯:正义的温情维度[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韦森 ;罗尔斯的最后遗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玉文 摘编;顶尖名牌也需与时俱进[N];中国石化报;2004年
6 邹国庆;企业竞争中的信任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艳;我可以相信你吗?[N];光明日报;2003年
8 童世骏 任重道;“正义”的罗尔斯走了[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张国清;打造中国的罗尔斯产业[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王京韬;我们的友谊不只是销售产品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作辉;罗尔斯正义观念转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忠;企业虚拟团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贾中海;社会价值的分配正义[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平;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一兵;信用资本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朱万润;零值关系[D];吉林大学;2010年
9 周磊;中国在线消费者对在线营销者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琳;试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信任问题[D];河北大学;2005年
2 白利军;自由与平等之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逯纪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明;分配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卞松华;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凌瑜;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栋;正义首要性思想:批判与建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雅林;论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少军;“现实的乌托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6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81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