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规则与合作秩序—理解集体行动中合作的难题
发布时间:2020-10-02 07:10
面对启蒙运动以来的政治世俗化浪潮,在一个属于人并要求过人之为人的生活的意见世界里,意见分歧、利益纷争、生活方式多元等都是必然的现实,直面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现实世界,在解构完备性的道德学说的前提下探求政治合作秩序是何以可能的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理论问题。 从制度均衡解这一中观层面来探讨政治合作秩序的建构区别于传统道德秩序的建构。从博弈规则的视角对外在规则进行反思、追问制度为什么重要和制度何以达成等问题,有助益于我们从规则伦理学的角度去探求政治合作秩序达成的可能性。重新建立起政治与道德的关联性,为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提供合乎公共性的道德证明。从而,为政府职能定位、监督政府到位和政府权威的复位提供了很好的论证。 博弈论的本质是互动的决策理论。博弈规则的达成正是基于相互性的视角,既不是从狭隘的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出发,也不是从完全无私的利他主义出发,而是从合理自利的现代人角度出发;基于人对人态度和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的关系契约和社会结构的重复博弈的框架下过上一种服从规则的生活,保持行为纯正而非动机纯正也可能促进合作;既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又兼顾习俗、惯例、传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清理性之能够、不足和不及的领域,区分对待“利益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规范共同体”不同治理的合作模式;博弈规则的创生有利于把制度建构与制度演进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运用正式制度的确定性、预期性和可控强制性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博弈规则是自我实施的内在规则特点,把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制度的理性选择中来,为制度变迁留下空间,也便于解决“谁来治理治理者”的难题,纠正外在规则的弊病,走出集体行动的合作困境。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035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意识和实现的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论文内在逻辑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基于博弈规则来理解合作秩序的理论前设
一、理解博弈规则
(一) 外在规则:局限及对其批判
(二) 内在规则:从制度演进看博弈规则
(三) 制度的本质:理解和解读博弈规则
二、合作秩序是博弈规则达成的制度均衡状态
(一) 解释合作秩序的新尝试
(二) 合作秩序的状态
(三) 合作秩序的演进和达成
三、基于博弈规则的合作秩序的理论基点
(一) 面对冲突必然性的政治合作秩序的诉求
(二) 冲突现实下对合作秩序诉求的基点
第二章 二人博弈世界:非合作秩序的困境
一、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
(一) 合作的难题
(二) 底线共识与制度伦理
二、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一) 博弈论的历程
(二) 博弈论发展的特点
(三) 合作均衡解的诉求
三、从理性选择理论家到新制度主义理论家
(一) 对奥尔森理论的批判
(二) 从对完全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意义上来看新制度主义的演进
(三) 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
四、对市场解决合作难题的路径评判:回到斯密和哈耶克
(一) “斯密问题”
(二) 回到哈耶克
五、理性选择在解释集体行动合作中的效度与限度
(一) 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抱负与不足
(二) 被修正的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
(三) 理性运用的必要性与理性不及的局限性
第三章 三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的政治分析
一、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
(一) 重复博弈对一般均衡和完全信息博弈的超越,在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 演进博弈对重复博弈的超越,探讨在陌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对霍布斯解决路径的评判: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威
(一) “霍布斯难题”
(二) 对绝对权力的警惕和拒斥:从主权者主权到议会主权
(三) 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四)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主权和道德依据
(五) 政治权威的现实支撑:作为第三方的正式制度权威
三、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和综合治理机制分析
(一) 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
(二) 多种治理模式
(三) 共同体治理:超越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模式
四、对帕特南解决路径的评判:从传统的延续到投资社会资本
(一) 解决合作难题的社会资本路径
(二) 界定社会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
(三) 投资社会资本与构建政府信任合作体系
第四章 一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独白模式与主体间性
(一) 自我的不足:认识论和知识论的限制
(二) 独白模式与主体性
(三)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何种利他主义?
二、道德演进与实践理性
(一) “定言命令”与道德演进
(二) 实践理性与博弈规则:博弈规则是自我实施的吗?
三、国家权威与主体政治
(一) 国家权威与“国家道德乌托邦框架”
(二) 主体政治与自我统治
第五章 这一分析框架的解释力:效度与限度
一、从相互性的视角来理解政治的价值
二、不足与还需进一步挖掘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论文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本文编号:2832088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035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意识和实现的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论文内在逻辑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基于博弈规则来理解合作秩序的理论前设
一、理解博弈规则
(一) 外在规则:局限及对其批判
(二) 内在规则:从制度演进看博弈规则
(三) 制度的本质:理解和解读博弈规则
二、合作秩序是博弈规则达成的制度均衡状态
(一) 解释合作秩序的新尝试
(二) 合作秩序的状态
(三) 合作秩序的演进和达成
三、基于博弈规则的合作秩序的理论基点
(一) 面对冲突必然性的政治合作秩序的诉求
(二) 冲突现实下对合作秩序诉求的基点
第二章 二人博弈世界:非合作秩序的困境
一、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
(一) 合作的难题
(二) 底线共识与制度伦理
二、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一) 博弈论的历程
(二) 博弈论发展的特点
(三) 合作均衡解的诉求
三、从理性选择理论家到新制度主义理论家
(一) 对奥尔森理论的批判
(二) 从对完全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意义上来看新制度主义的演进
(三) 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
四、对市场解决合作难题的路径评判:回到斯密和哈耶克
(一) “斯密问题”
(二) 回到哈耶克
五、理性选择在解释集体行动合作中的效度与限度
(一) 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抱负与不足
(二) 被修正的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
(三) 理性运用的必要性与理性不及的局限性
第三章 三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的政治分析
一、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
(一) 重复博弈对一般均衡和完全信息博弈的超越,在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 演进博弈对重复博弈的超越,探讨在陌生人世界里,合作何以可能
二、对霍布斯解决路径的评判: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威
(一) “霍布斯难题”
(二) 对绝对权力的警惕和拒斥:从主权者主权到议会主权
(三) 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四)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主权和道德依据
(五) 政治权威的现实支撑:作为第三方的正式制度权威
三、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和综合治理机制分析
(一) 对第三方的多种理解
(二) 多种治理模式
(三) 共同体治理:超越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模式
四、对帕特南解决路径的评判:从传统的延续到投资社会资本
(一) 解决合作难题的社会资本路径
(二) 界定社会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
(三) 投资社会资本与构建政府信任合作体系
第四章 一人博弈世界:合作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独白模式与主体间性
(一) 自我的不足:认识论和知识论的限制
(二) 独白模式与主体性
(三)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何种利他主义?
二、道德演进与实践理性
(一) “定言命令”与道德演进
(二) 实践理性与博弈规则:博弈规则是自我实施的吗?
三、国家权威与主体政治
(一) 国家权威与“国家道德乌托邦框架”
(二) 主体政治与自我统治
第五章 这一分析框架的解释力:效度与限度
一、从相互性的视角来理解政治的价值
二、不足与还需进一步挖掘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论文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冯娟;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智璇;建筑业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马兰起;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D];外交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柏章;我国农村居民的集体行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唐春丽;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及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时影;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多元协作治理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周瑞霞;业主集体行动困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83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