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政治技术问题

发布时间:2020-10-08 17:50
   政治技术是指调整人(组织)际政治生活领域社会关系的社会技术。政治技术是由政治主体、政治客体和政治目标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政治技术的存在和运行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原则。政治主体的个人素质提高的技术问题和政治主体的团体素质提高的技术问题构成了政治主体的技术问题;政治统治的技术问题、政治管理的技术问题和政治参与的技术问题、政治秩序的技术功能构成了政治秩序的技术问题即政治目的;政治革命的技术问题、政治改革的技术问题、政治民主的技术问题、党政领导的技术问题构成了政治活动的技术问题即政治客体。这三个技术构成了政治技术的框架,同时又各成理论体系。政治技术以其独特的内涵成为一门技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政治技术在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位置及其在政治文明演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技术的设计和运用。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政治技术的含义及要素
    2.1 社会技术的界定
    2.2 政治技术的概念
    2.3 政治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2.4 社会技术与政治技术的关系
    2.5 政治技术的基本要素
    2.6 政治技术的功能与原则
第3章 政治主体的技术问题
    3.1 政治主体的个人素质提高的技术问题
    3.2 政治主体的团体素质提高的技术问题
第4章 政治秩序的技术问题
    4.1 政治统治的技术问题
    4.2 政治管理行为的技术问题
    4.3 政治参与的技术问题
    4.4 政治秩序的技术功能
第5章 政治活动的技术问题
    5.1 政治革命的技术问题
    5.2 政治改革的技术问题
    5.3 政治民主的技术问题
    5.4 党政领导的技术问题
第6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雨;;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华章;2011年15期

2 陈培永;;后帝国主义时代的革命主体建构——哈特、奈格里的“大众”理论辨析[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3 胡宇;;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4 严向远;;政治资源的理论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郭亚丁;;党的建设与国家竞争力——党的建设在国家发展中作用的宏观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勇军;;政策动员及其在中国的转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陈型颖;;从英德关系看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J];大家;2011年14期

8 王青平;何建华;;基于人本政治观视阈下农民民生之路探析[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9 郭亚丁;;不同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治力差异分析[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06期

10 刘浩林;胡伯项;;论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及其实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治立;;关于科技与政治间干涉和自由的论争[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孔德元;尹忠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方世南;;政治文明与人的主体意识[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治立;;科技政治空间张力:STS一个基本问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丽娜;;浅谈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王邦佐;朱勤军;;中国协商民主的特征及其发展空间[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8 王金林;;激进视域下重释现实与马克思——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管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章建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徽政治生态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范炜烽;刘小年;;关系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新方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海蛟;政治文明的层面[N];学习时报;2002年

2 周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政治文明建设[N];光明日报;2004年

3 孟海贵;政治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N];山西日报;2003年

4 金太军;政治关系对政治行为的制约[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燕子山;我们正在体验的政治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周杰 实习记者 晏澜菲;菲律宾如何迎接零关税时代[N];国际商报;2009年

7 赵虎吉;什么是民主政治[N];学习时报;2003年

8 记者 刘玉梅 东北电力大学教授 赵东坡;30年,我们的价值观怎样走过[N];河南日报;2008年

9 牛旭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内涵[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陆金宝 通讯员 江枫;我们的身份该如何界定?[N];工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晓飞;政治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惠;论政治技术问题[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罗柏林;政治主体视角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燎原;透视1912—1919年《申报》广告中政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吕倩;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宋春红;政治文明视域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黄红华;农村政治中的权力与交换[D];浙江大学;2002年

7 赵哲;社会哲学视阈下的和谐政治[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惠荣荣;从自由的道德主体到自觉的政治主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智霖;澳门协商治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彦朝;从臣民到公民[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2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832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