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神学批判到尘世批判——基于马克思1842—1843年批判立场转向的政治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10 23:28
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在政治哲学思想、国家观念上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的影响,在批判立场上强调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使国家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进而实现理性国家的归复;1843年,马克思意识到尘世现实问题与理性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和冲突,于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1842年所追捧的黑格尔理性国家理论,展开对整个政治领域的彻底的批判,并走向彻底的革命,实现了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到对尘世批判的转向。
【文章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5(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1842年马克思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一)批判宗教神学并肯定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合法性
1. 马克思认为哲学与宗教神学之间应该进行公正的分离
2.马克思强调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独立性
(二)批判宗教神学并指出哲学在政治领域的作用
1. 马克思指出,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工作是把政治共同体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 马克思认为,批判宗教神学的目的在于实现理性国家的归复。
二、1843年马克思的批判立场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一)对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合理性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对尘世的批判强调彻底形式的革命
(三)对尘世的批判强调去除国家的神圣性
(四)对尘世的批判强调现实的实在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及其价值旨趣[J]. 龙佳解,罗泽荣. 理论学刊. 2013(11)
[2]青年马克思理性主义国家观探析[J]. 裴森,郭华. 唯实. 2009(10)
本文编号:3429354
【文章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5(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1842年马克思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一)批判宗教神学并肯定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合法性
1. 马克思认为哲学与宗教神学之间应该进行公正的分离
2.马克思强调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独立性
(二)批判宗教神学并指出哲学在政治领域的作用
1. 马克思指出,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工作是把政治共同体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 马克思认为,批判宗教神学的目的在于实现理性国家的归复。
二、1843年马克思的批判立场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一)对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合理性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对尘世的批判强调彻底形式的革命
(三)对尘世的批判强调去除国家的神圣性
(四)对尘世的批判强调现实的实在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的国家批判理论及其价值旨趣[J]. 龙佳解,罗泽荣. 理论学刊. 2013(11)
[2]青年马克思理性主义国家观探析[J]. 裴森,郭华. 唯实. 2009(10)
本文编号:342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2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