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摘要】:梁启超和孙中山都以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为终极目的,但二者思维进路和民族主义观念不同,比如梁启超坚持"大民族主义",强调国家认同和渐进改革,其思想具有自由民族主义的特征。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后,其民族主义思想曾有所转变(如他对"国族"概念的使用),但基本上是以"汉族底民族主义"为本位,同时,坚持革命的社会改造方式。比较和反思二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可以为坚持"健全的民族主义"、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梁启超 孙中山 民族主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范式转换研究”(12BZX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王船山与中国政治思想的近代转型研究”(11CZX036)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各种思潮与运动之发生,皆与民族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兴起于晚清的民族主义,主要不是现代性的内在要求,而是西方列强入侵、国家面临危亡时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这与西方民族主义的产生大不相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高扬着民族主义大旗呐喊和践行着理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绮寅;;简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对华侨的反清宣传——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J];八桂侨刊;2007年04期
2 金绮寅;;简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对南洋华侨的“反满”民族主义宣传——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3 王娇娇;;清末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结果浅析——立宪派给革命派的积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4 费志杰;;清末立宪派与革命派论争及近代尚武思潮[J];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5 李乔;;“打倒知识”及其他——读史札记三则[J];民主与科学;2011年04期
6 李淳风;;辛亥往事:躲不过的革命[J];南风窗;2011年21期
7 欧轶松;;浅析保皇派的“反革命”问题[J];学理论;2012年26期
8 王晓勇;;清末武科举变革中的改良派与革命派探析[J];兰台世界;2013年07期
9 赵卓云;;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反动面貌[J];中国民族;1958年03期
10 秦如藩;;中国屒产阶}革命派对改良派关于要不要推翻清朝民族压迫UO楲的娭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宜杰;;革命派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理论之评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玉法;;二十世纪初年国人对引进西方国会制度之态度及其转变[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3 蔡少卿;;论辛亥革命与会党的关系[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4 冯祖贻;;清末贵州社会与贵州辛亥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5 王来棣;;立宪派的“和平独立”与辛亥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悦斌;清政府的改革与清王朝的覆亡[N];学习时报;2011年
2 若水;日本:“夫妇异姓”引发争议[N];光明日报;2001年
3 秦晖;“演员”越来越清晰,,“剧本”越来越模糊[N];南方周末;2011年
4 庄建平;《中国近现代史论》简介[N];光明日报;2001年
5 李文海 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01年
6 王全锋;话“号外”[N];中国商报;2003年
7 孙卫华;中国近代报纸广告掠影[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周勇;游手好闲新境界[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李文海;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彭武麟;从理论创构到政治实践[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俊军;清末湖南立宪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佩良;江苏辛亥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兰慧;晚清革命派“尊黄”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凯;浅析革命派思想的“局限性”[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丁以德;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演变及其资产阶级革命派关系之探讨[D];新疆大学;2003年
4 吴先雷;民国初年革命派与立宪派、北洋集团制衡下的合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滔;原杀:清末革命派暗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易锐;辛亥时期革命派的条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周纯亚;清政府与清末话语权之争[D];宁波大学;2010年
8 李凤凤;宣传时效的递增与递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隆;辛亥革命中的会党与新军[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管路燕;《星洲晨报》与同盟会的革命宣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8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2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