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24 11:3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作为马克思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阶段我国处理社会问题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这里马克思所谓的“市民社会”是与“国家”这一概念相对应而存在的。该理论的研究重点不在于二者各自内部的问题,而是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马克思以及前人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试图得出这一核心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本文的导言部分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笔者对于本课题的创新视角。正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从黑格尔开始的逐渐演化并最终实现超越的过程。对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更多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观点,但是其中也不乏马克思本人独到的理解。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首先对于黑格尔的梳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部分着重阐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内容和特点,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中心章节。本章以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为主线,分析其中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论述。并通过比较研究,得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该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第三部分着重阐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对于我国谋划改革方面的启示。并分析了市民社会在中国发展的条件以及受到限制的原因,最终得出“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 市民社会 国家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7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二) 研究文献综述11-16
- (三) 研究方法16
- (四) 研究创新点16-17
-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直接来源17-27
- (一) 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黑格尔主义起源17-20
- 1. 转向黑格尔17-19
- 2. 转向对自我意识与现实的关注19
- 3. 转向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19-20
- (二) 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内容20-24
- 1. 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市民社会”21-22
- 2. 国家决定市民社会22-24
- 3.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评价24
- (三)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超越24-27
- 1. 莱茵报期间的实践活动24-26
- 2. 马克思科学国家观的初步形成26-27
-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27-45
- (一) 马克思理论中的“市民社会”27-30
- 1. 法哲学维度上的考察27
- 2. 政治经济学维度的批判27-29
- 3. 哲学视域中的高度升华29-30
- (二)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30-36
- 1. 家庭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30-32
- 2. 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32-34
- 3. 市民社会与国家相互促进34-36
- (三) 国家真正的主体是人民36-40
- 1. 政治国家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37-38
- 2. 市民社会的矛盾决定了政治国家的矛盾38-40
- (四)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40-45
- 1. 政治解放与市民社会的关系40-43
- 2.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43-45
-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现实启示45-54
- (一) 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45-47
- 1. 市民社会在中国的产生条件45-47
- 2. 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初步形成47
- (二) 中国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47-51
- 1. 旧体制的阻挠48-49
- 2. 自身缺陷的阻碍49-50
- 3. 社会转型造成的瓶颈50-51
- (三)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51-54
- 1. “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模式51-52
- 2.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模式的构建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袁祖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发育及其文化价值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任端军;李静;;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5期
4 林娜;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5 仰海峰;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探析[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6 伍俊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邓宏炎;论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思想历程与研究方法的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荣剑;对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的再认识[J];江汉论坛;1987年04期
9 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10 王新生;;现代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次生性层级[J];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