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以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为分析对象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以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为分析对象
【摘要】: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政治语境的变迁,它们都面临着现代转型问题,中国传统义利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问题,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严复曾进行过积极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对于求富规划的建构当中。通过分析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我们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了颠覆性处理,不过他们两人在对待重商主义问题上却都持有一种支持-反对的摇摆立场,充满着浓浓的暧昧情味。遵循康有为和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逻辑,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思想转型的机制、特征和不足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客观认知。基于这种客观认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进而有助于提升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质量。实际上,康有为和严复以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思考为节点,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图像。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治理理念 现代转型 义利观 求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Z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5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1897)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BSQD20130162)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250100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逑逑2014-08-04引言根据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刺激-反应”模型,在作为他者的西方入侵刺激下现代化命题被强制性地抛给了中国知识分子[1],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眼里的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李承贵;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田薇,胡伟希;略论严复的天演论道德观及其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4 徐百军;;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富强的真理化——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为考察对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蒋庆;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任剑涛;现代性的中国关怀[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发;;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祝沛章;李光玉;;新世纪“国学热”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5 李春雷;;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基于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周良发;唐建兵;;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袁祖社;;“现代性社会”价值本体确立与认同的困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洪修平;隋思喜;;从国学内涵的演变谈《儒藏》的编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钦;;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萧山区为例[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时平;;关于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基本内涵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金涛;;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读《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金涛;;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读《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刘永丽;;“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晚清政治小说中的上海书写[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瑞泉;;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批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金涛;吴继平;;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个案[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高飞乐;高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论[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单勇;吴飞飞;;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朱U,
本文编号:915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1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