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管见

发布时间:2018-03-24 13:14

  本文选题:中国环境史渊源 切入点:历史地理学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摘要】:该文针对当前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环境史渊源问题、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问题、环境史理论建设问题、环境史与环境志关系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several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history, namely, the origin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chronology. One by on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2000ZDXM770013)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茂宏;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3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百灵;民国时期岷江上游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马杰华;民国植树造林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树基,陈意新;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评美国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2 王社教;清代西北地区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对清代陕甘两省地方志的考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3 李伯重;“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谭其骧;前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S1期

3 ;新书录[J];读书;1980年03期

4 史念海;;《河山集》二集自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宝耿;;“自大”非源于“夜郎”[J];学术月刊;1980年02期

6 姚公书;;}鑯j《尨州省历史地图集并姫明》的建媝[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7 王剑英;;编绘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历史地图的一些说明[J];历史教学;1980年07期

8 田野;元代的疆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9 秦佩珩;读朱杰勤著《中国古代史学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0 林超;;试论地理学的性质[J];地理科学;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贤能;;哈萨克族源流浅说[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2 汪庆正;;中国钱币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3 但强;;关于名校校园旅游资源——以武汉大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第十五分会 环境变迁与人文社会(历史地理)[A];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高大伟;韩凌;;颐和园耕织图文化景观环境整治探析[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6 罗琨;;周原考古与炎黄史影的新思考[A];“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红;于翠艳;;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8 张祖群;赵明;;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10 朱启銮;夏万年;;中国古都研究丛谈[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学术界推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2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慧兰;六十五载史地情[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辛德勇;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光明日报;2001年

5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所所长 葛剑雄教授;历史地理学为经济做些什么[N];经济日报;2001年

6 通讯员 李玮颖;让中国历史地理学为全人类服务[N];联合时报;2001年

7 任嘉尧;老清华历史系的教授[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饶邦安;新书图说古杭城[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陈清泉;怀念谭其骧先生[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郗志群;杨守敬学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邹华清;杨守敬学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6 陈建宪;论中国洪水故事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余同元;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方明;明朝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D];暨南大学;2001年

2 曹新向;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王_";十六国北朝荒政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建平;论三国时期的军事交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晓霞;五代奠都开封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来刚;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汉人移民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张晋光;徐霞客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成就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顶;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齐晓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葳;《寰宇通志》的价值及其缺陷[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5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