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文选题:宗法制度 + 中国社会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摘要】:宗法制度虽然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 ,但它的影响在中国却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揭示出宗法制的残余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不同层面 ,并积淀成为一种支配中国社会、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 ,进而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伦理类型的文化
[Abstract]:Patriarchal clan system has been broken down in the Western weekend, but its influence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n China.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residual influence of patriarchal system has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field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as accumulated into a kind of dominating Chinese society and adjus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The social tradition and cultural spirit of standardizing ethics and morality lead to the Chinese culture becoming an ethical type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全民;髡、耐、完刑关系考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2 邹水杰;秦汉“长吏”考[J];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3 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一种思路[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郭纪金;楚辞可歌刍论[J];文学评论;2000年06期
5 贾晋华;《汉上题襟集》与襄阳诗人群研究[J];文学遗产;2001年05期
6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张翅,闻娱;春秋战国传播活动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姚爱强;;略论“和谐”意识在中华造物设计中的体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潘洪钢;;中华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发展——以南方民族游耕文化为中心的讨论[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吕淑梅;魏珍珍;;观照包装设计文化[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龙文玲;;论楚辞与礼乐文化[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5 徐送迎;;试论《风》之始“二南”与《关雎》[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6 闫朦;;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力;“隶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郭永秉;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缪哲;汉代艺术中外来母题举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万晓刚;伤寒学术发展史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岩军;江淹及其作品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鹤;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3 徐波;宋以前的檄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5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谢军;对我国人生信仰几个问题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沈海宁;我国文物事业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海沙;论《诗经》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胥思省;;浅谈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2 孙大坤;王琦;;中国说服文化的文化外延的主要形态概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3 郭金标;;从巫史文化的起源看巫与史分离的原因和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4 龙穆;;中国疆域理论学术研讨会述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5 彭卫民;;“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二)──敬宗收族:家祭、谱法中宗族政治的盱衡[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6 吕红菊;;浅谈明恩溥中国观及对中国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7 薛立芳;;论儒家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从修、齐、治、平谈起[J];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南;古代中国、疆域和版图历史概念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晟;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的变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原野;先秦时期齐文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3 胡安武;《史记》列传合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智耕;《史记集解》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6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