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齐鲁文化特质及其演变复杂性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7-22 17:27
【摘要】:先秦时期齐鲁文化具有非官方的正统性、崇德尚仁的道德理想、士“志于道”的古典人文精神等特质。秦代的“焚书坑儒”,使齐鲁文化遭受重创。西汉统治者反拨了秦王朝的文化路线,齐鲁文化开始复兴。今古文经之争使齐鲁儒学取得了在学术界的主流文化地位。汉武帝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之后,董仲舒的良苦用心未能如愿。儒学的影响固然是扩大了,但齐鲁文化的其他内涵却大大萎缩了。此后,齐鲁儒学逐渐脱离自身的区域文化秉性,,走进华夏文化的中枢部位。其原因有四:一是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同构性,二是它在外上的普及性,三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强力推行,四是中国文化结构的请主多辅形态。
[Abstract]:Qilu culture in pre-Qin period had unofficial orthodoxy, moral ideal of Chongde Shangren, and classical humanistic spirit. In Qin Dynasty, the culture of Qilu suffered a heavy blow. The rule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versed the cultural line of the Qin Dynasty, and Qilu culture began to revive. The controversy of the ancient classics makes the Confucianism of Qilu acquire the mainstream cultural statu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fter Emperor Wu determined the cultural strategy of "ousting 100 schools and honoring Confucianism alone", Dong Zhongshu's hard work failed to achieve his wish.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has been enlarged, but the other connotations of Qilu culture have shrunk greatly. Since then, Confucianism in Qilu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its regional cultural nature and entered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There are four reasons: one is that Qilu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isomorphism, the other is the popularization of Qilu culture, the strong implementation of feudal rulers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the form of inviting the main body and the auxiliary form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 250014
【分类号】:K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启谦;;齐鲁文化之异同论纲[J];学术月刊;1987年10期

2 雷蕾;含蓄/深邃——谈马鹰的黑陶艺术[J];装饰;1992年01期

3 华世挧;;论齐鲁文化在西汉的地位及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2年05期

4 张岱年;;齐鲁文化一翼——《墨学通论》评介[J];东岳论丛;1993年02期

5 丁原明;;墨学与齐鲁文化[J];管子学刊;1993年02期

6 罗祖基;论齐鲁文化研究中的意见分歧──答逄振镐先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刘蔚华;齐鲁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J];发展论坛;1994年01期

8 全胜;封面介绍[J];山东文学;1994年01期

9 郭墨兰;齐鲁文化发展论略[J];文史哲;1995年03期

10 荣昕;王学仲教授谈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J];东岳论丛;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桂钿;;张载天论研究[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桂文;张巍;;齐鲁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研究[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宗教研究所2002年科研成果[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4 安作璋;唐志勇;;傅斯年与齐鲁文化研究[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焱;冯建国;文学军;;沂河源水景公园“人与城市”段建设初探[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素琴;;中国妇女的典范——李清晨的文化性格与艺术风格[A];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桑圣彤;;齐鲁文化研究视野的新拓展——简评《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鞠华萍;;构建和谐山东,打造文化强省——浅析基层文化馆继承齐鲁优秀文化对和谐山东建设的促进作用[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卫东;;山东精神与齐鲁文化[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小兰;重视文化必须身体力行[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丁士 胡考绪 崔军;面向未来的课题[N];经济日报;2000年

3 人民日报记者刘磊;旅游景点都爆满 齐鲁文化醉游客[N];人民日报;2000年

4 ;张文俊的山水画[N];文艺报;2000年

5 ;从设计视角透视酒店的生命[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潘衍习;南通的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记者 宋全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齐殿斌;阳刚之气·民间智慧·现代意识[N];中国审计报;2003年

9 李忠民;济南集中推介公益文化项目[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王健;从地域视野中透析主流文化的生成与传承[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沛;论李清照个性心理的复杂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香;“十七年”山东英雄主题小说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波;山东新生代小说家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汪莹;山东传统筝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淑琼;刘敏中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洪强;齐鲁文化视野下的《金瓶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惠;关于武术流派形成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汇;试论先秦两汉时期的泰山封禅活动[D];郑州大学;2006年

9 房鹏;牟氏庄园的地域建筑文化特性及现代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丽珍;清代山东史学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3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