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
[Abstract]:The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China developed to the Zhou Dynasty and reached its peak. Zhou continued Yin ceremony and sacrifi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Sacrifice activities continue to develop, gradually stylized, orderly, become a symbol. The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of Zhou Dynasty is symbolic. This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the music and dance art and bronze art of the Zhou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编号:0702050C
【分类号】:K8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艺峰;礼乐精神发凡并及礼乐的现代重建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郭淑新;余亚斐;;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观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崔显艳;;贾政形象诠释的儒家文化之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5 王艳照;;痛并幸福着——陶渊明和他那个时代的二律背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杨祥全;;论传统武术“打练合一”风格的历史形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赵沛霖;;两种人生观的抉择——关于《离骚》的中心主题和屈原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梁宁森;;“五行配五”的文化含义及其科学价值[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9 褚春元;;西周初期青铜艺术和乐舞艺术风格论[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10 郭明志;;汉火百炼金源金,周制一用中华中——金源文化考论[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刘小梅;;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的再理解[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志学;徐学初;;梦想与现实:关于四川汉画社会成因的再思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薛忠祥;;全球化对中国人认同的教化价值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鹏;张成博;;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9 张效霞;;论中医首先是文化[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郝振楠;;文化整合思潮下秦人信仰成因探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智慧;《豆棚闲话》与“三言”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钱苏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瑾;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亮;;从《诗经》宴饮诗观周代的礼乐文化[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2 季玉民;;论陕北剪纸中的生命文化传承[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冯丽娜;;礼乐文化与沂蒙文化——临沂出土编钟的音乐文化学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徐聪;;《左传》与周礼文化[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5 杨颖;;本土与域外:不同视野下的“椒花”[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3期
6 盖志平;;孔子的审美境界[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7 李国忠;;以“通灵宝玉”看《红楼梦》玉文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2期
8 臧文轩;;关于孔子思想中“礼”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薛立芳;;论儒家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从修、齐、治、平谈起[J];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10 戴燕;;箫审美文化多义性之源流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林;;借鉴礼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谭霈生;;现代戏求取进步的新信息——评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李运抟;;象征中的现实世界——评《望粮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5 王慧;;楚辞莲荷意象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洪;;《西游记》的宗教文字与版本问题[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龙泉明;张林杰;;郭沫若诗歌的象征主义[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8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陈来;;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10 霍俊明;;深秋影像中诗爱者的自白——论屠岸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立林;礼乐文化与当下生活[N];济宁日报;2010年
2 谷卿;乐舞书画:礼乐文化的艺术精神[N];深圳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鹏;《大成礼乐》:展现儒家精髓[N];北京科技报;2011年
4 刘悦笛;从“秋期释奠”看当代韩国的儒家“礼乐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复原祭日典仪 传承礼乐文化[N];北京日报;2011年
6 肖玉航;2245点象征意味更浓[N];证券时报;2006年
7 李明珠;道家的超越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振纲 程志华;中国哲学系列报告综述[N];光明日报;2005年
9 戴竹君 赵霞;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象征型作品[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魏英杰;《赤壁》距离滑铁卢有多远[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权雅宁;中国文论的知识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单良;《左氏春秋》叙事的文化阐释[D];辽宁大学;2008年
6 马海敏;《诗经》燕飨诗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晓峰;《诗经》“二南”篇所载礼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盖金伟;汉唐官学学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张亲霞;先秦儒家君权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莉萍;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D];天津大学;2003年
2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柳明;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大雅》颂美诗[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成秀;孔子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玉梅;周代礼乐制度与孔子的音乐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艳霞;《诗经》乐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凤杨;初盛唐应制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刘影;春秋礼乐的人文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静;汉代颂体文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3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0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