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后期黄、淮、运、湖的水环境与苏北水利体系
发布时间:2022-11-04 00:37
明清时期黄淮运的水环境变化使洪泽湖的湖底淤高,黄河河身抬高。为保证运河的畅通和黄河治理,官方培筑高堰以蓄清刷黄。随着黄河河身的进一步淤高,全黄入湖的增加,整个形势不再有早期的以清刷黄的生态治理模式的运行。这种变化促使官方不得不使水流控制点集中于山盱五坝区域,在此形成新的控制点。此处下泄水流的增加,使入江通道畅通并使里下河地区的水灾加重。这一切的环境变化,在形成水灾的同时,也促进行苏北地区的圩田体系和垛田体系的增长。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高堰、里运河与范公堤形成三条水利控制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洪泽湖水排泄与下河地区的基层水利[J]. 肖启荣. 历史地理研究. 2019(02)
[2]归海五坝的变迁[J]. 廖高明. 江苏水利. 1999(08)
[3]淮河口的演变[J]. 万延森,盛显纯. 黄渤海海洋. 1989(01)
本文编号:3700925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高堰、里运河与范公堤形成三条水利控制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洪泽湖水排泄与下河地区的基层水利[J]. 肖启荣. 历史地理研究. 2019(02)
[2]归海五坝的变迁[J]. 廖高明. 江苏水利. 1999(08)
[3]淮河口的演变[J]. 万延森,盛显纯. 黄渤海海洋. 1989(01)
本文编号:3700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70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