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时期苏皖蝗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5:36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苏皖蝗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蝗灾 苏皖地区 时间序列 时空分布 环境机理 社会影响


【摘要】:自古以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已有研究偏重水旱灾害,而对蝗灾关注不够。苏皖地区不仅地处华东腹地,农业条件优厚,文献记载丰富,同时也是东亚飞蝗的重要迁飞扩散地。本文利用史料记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明清时期苏皖历史蝗灾数据库,基于蝗灾数据库构建蝗灾等级序列、频次序列和县次序列,分析了蝗灾发生的时空特征,进而探讨了蝗灾发生的环境机理,最后解析了蝗灾的社会影响。结果显示:(1)明清时期苏皖地区共出现268个蝗灾年份。夏秋季节是蝗灾的活跃季节;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代康熙年间(1662一1722年)是蝗灾频次和受灾县次最多的两个帝纪。(2)苏皖蝗灾频次平均4.7a/10a,呈现明显的高一低相间波动的态势,形成了5个蝗灾高发期和5个蝗灾低发期。苏皖蝗灾县次平均3个/年,年际波动剧烈。1528~1532年、1616~1618年、1638-1642年、1667~1672年和1856~1857年是蝗灾大范围发生的时段。17世纪是江苏、安徽蝗灾受灾县次最多的世纪。(3)蝗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广泛性,苏皖广大的平原地区均是蝗灾高发地区,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水系分布和降水差异的影响。(4)苏皖地区蝗灾与旱灾发生具有较高的同期性。与旱涝序列对比发现,蝗灾规模与淮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有密切联系。蝗灾县次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显著,蝗灾与厄尔尼诺事件关联不明显。黄河决溢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蝗灾频发。(5)蝗灾频发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粮食短缺,一方面造成米价上涨,经济恶化,另一方而,引发饥饿现象,而饥荒的发生则可能进一步造成瘟疫流行,形成典型的“蝗灾-饥荒-疫灾”灾害链。蝗灾大暴发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明、清政府在灾后通过减免税粮、发放粮食、组织捕蝗等措施应对蝗灾。
【关键词】:历史蝗灾 苏皖地区 时间序列 时空分布 环境机理 社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10-16
  • 1.2.1 明清时期蝗灾研究11-12
  • 1.2.2 苏皖地区蝗灾研究12-14
  • 1.2.3 蝗灾与气候变化研究14-15
  • 1.2.4 蝗灾与社会影响研究15
  • 1.2.5 研究述评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
  • 1.3.3 技术路线图16-18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资料方法18-22
  • 2.1 研究区域18-20
  • 2.1.1 政区沿革18
  • 2.1.2 自然环境概况18-19
  • 2.1.3 社会经济概况19-20
  • 2.2 资料与方法20-22
  • 2.2.1 资料来源20-21
  • 2.2.2 处理方法21-22
  • 第三章 蝗灾记录特征及序列构建22-43
  • 3.1 月份特征22-23
  • 3.2 朝代分布23-26
  • 3.2.1 明代时期23-25
  • 3.2.2 清代时期25-26
  • 3.3 蝗灾等级序列26-28
  • 3.3.1 蝗灾等级划分27
  • 3.3.2 苏皖蝗灾等级序列27-28
  • 3.4 蝗灾频次序列28-34
  • 3.4.1 苏皖频次序列构建28-30
  • 3.4.2 蝗灾频次序列解析30-32
  • 3.4.3 蝗灾分区频次序列32-34
  • 3.5 蝗灾县次序列34-39
  • 3.5.1 蝗灾县次序列构建34-36
  • 3.5.2 蝗灾分区县次对比36-39
  • 3.6 苏皖蝗灾空间特征39-42
  • 3.6.1 蝗灾空间分布39-41
  • 3.6.2 原因探析41-42
  • 3.7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苏皖蝗灾的环境机理43-50
  • 4.1 蝗灾与水旱43-45
  • 4.1.1 蝗灾年水旱灾害43-44
  • 4.1.2 蝗灾与早涝序列44-45
  • 4.1.3 蝗灾年与淮河洪水年45
  • 4.2 蝗灾与温度45-47
  • 4.2.1 蝗灾与温度序列45-46
  • 4.2.2 蝗灾与华东温度距平46-47
  • 4.3 蝗灾与ENSO47
  • 4.4 蝗灾与黄河夺淮47-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蝗灾的社会影响50-59
  • 5.1 蝗灾与饥荒50-52
  • 5.2 蝗灾与米价52-54
  • 5.3 蝗灾与疫灾54-56
  • 5.4 蝗灾与战乱56-57
  • 5.5 政府救灾与治蝗57-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主要结论59-60
  • 6.2 研究不足60
  • 6.3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和金;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宋燕鹏;吴克燕;;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3 张玉珍;气象条件与蝗灾[J];北方园艺;2001年05期

4 马华江;;清代乾隆年间蝗灾与治蝗述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张青瑶;初建朋;;明清晋北蝗灾统计特征及灾情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6 ;安徽地区蝗p}kw史,

本文编号:665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65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