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
本文关键词:从“无住”到“圆融”:论中国禅宗对般若思想的误读
【摘要】: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不二理解为理事圆融,这两处误读决定了禅宗思想的本体论基础;与此相应,晚期禅宗的修道论也逐渐把般若的真俗平等理解为佛法现成。于是,禅宗的立场就从般若的色空、性相、真俗的双非双遣,不自觉地转移到理事的和合一味、互摄互融,即从"无住"转到"圆融"。在这种误读过程中,禅宗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并在晚期最终融入华夏的自然思维传统,它的发展也因而进入了死胡同。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河北工业大学;
【关键词】: 般若学 禅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圆融 一切现成
【基金】:中央基础学科专项研究基金“奥义书与中国文化”(NKZXTD11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学界公认般若学为中国禅宗思想的源头之一,禅宗自身的传统亦尊龙树、提婆为祖师,标榜“离四句绝百非”,主张“凡有言句,皆提婆宗”。不过我们也发现,禅宗对般若学的解读非常独特,与般若本来的旨趣有重大差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独特解读决定了禅宗思想的特质。弄清禅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泳斯;;简析近代儒门“三圣”与佛学思想的互动影响[J];中国佛学;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维宽;;【整合赏鉴】曾几何时[J];宝藏;2013年12期
2 杨卫平;;“法”与“情”可以圆融[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年12期
3 唐云云;;百年人物存公论 四海为官只汗颜 夏昒怀和他的圆融学说[J];赤子(下半月);2013年04期
4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道德智慧[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姜苏鹏;;圆融[J];英才;2010年03期
6 张俊;;分别智与圆融智——关于哲学精神的类型学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刘亚明;胡敏燕;;从佛教圆融思想看文化和谐之可能——以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圆融为例[J];求索;2009年01期
9 黄秋生;崔景明;;从二分思维到圆融思维[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吴言生;禅诗理事圆融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樵;张倩;皇甫卓敏;程天汇;;苏州市工业园区圆融时代广场天幕照明[A];中国照明工程二十年专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U,
本文编号:1036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3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