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在天道与人道之间

发布时间:2017-10-26 14:22

  本文关键词:在天道与人道之间


  更多相关文章: 仙道 神仙 理想人格


【摘要】: 葛洪承认神仙的真实存在,神仙存在具备怎样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成仙何以可能?神仙具备怎样的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意义?如何评价葛洪的仙道思想?本文力图从哲学视角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葛洪的仙道观以宇宙论和人生论为中心。他一方面继承了原始道家的宇宙论,延用了老子哲学中“玄”、“道”、“一”等概念,同时以道教教意为旨归赋予这些概念以崭新的含义,用以作为论证神仙的存在本体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以“神仙”为理想人格,通过对人自身的考察、对求仙过程的论证及对神仙特质的描述,阐明了其独到的人性论、修养论、人生理想论,建构出自己的道德理想、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 以“神仙”思想为旨归,葛洪的仙道观与其以前的各哲学及道教流派的承续及批判关系十分明显,葛洪的仙道观是其天道观与人道观的统一,神仙是人格化的“道”,更是得道行道的完满的人。葛洪仙道观一方面摆脱早期道教粗陋的理论形态而使道教理论日趋精致化,另一方面深化了魏晋时期人学的发展,是魏晋人学重要理论形态之一。
【关键词】:仙道 神仙 理想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第二章 葛洪的人道关切14-30
  • 第一节 葛洪的身体观16-20
  • 第二节 葛洪的病因观20-24
  • 第三节 葛洪的医疗观24-27
  • 第四节 葛洪的生死观27-30
  • 第三章 葛洪的天道思考30-40
  • 第一节 "玄"之微妙30-33
  • 第二节 "道"与“一”33-36
  • 第三节 葛洪的"变异"思想36-40
  • 第四章 天道与人道的契合——仙道的产生40-52
  • 第一节 成仙之道40-46
  • 第二节 方术的哲学延承46-52
  • 一、对老子哲学的援用46-48
  • 二、对庄子哲学的援用48-49
  • 三、阴阳五行说49-50
  • 四、天人感应50-52
  • 第五章 神仙世界——仙道之成就52-68
  • 第一节 《神仙传》文本分析52-58
  • 第二节 理想人格的重塑——葛洪的伦理思想58-68
  • 一、葛洪前的人伦理想58-60
  • 二、葛洪仙道观中的人伦思想简析60-68
  • 1、以信仰提升人的主体地位61-62
  • 2、力图以理性看待人及其活动62-63
  • 3、树立仙圣互补的理想人格63-64
  • 4、功利化与理想化的求仙之路64-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1
  • 后记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振龙;;论《庄子》的生死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房列曙;吴云峰;;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徐国利;;朱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商业伦理观的转换和建构[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秦佩;王永健;;古代小说戏曲中由“孝”引发的悲剧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李文娟;;《西京杂记》“葛洪说”补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王汝娟;;《古诗十九首》之精神特质浅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程刚;;“以史证易”与杨万里诗歌意象选择[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8 尹晓徽;郭婉绯;;“和而不同”中的政治智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张顺军;;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10 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国;;汉代云气纹与神仙思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立光;;汉画像“鸟啄鱼”图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俊;;浅论葛洪的“贵生”思想[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秦德颇;郭旭阳;;古均州“静乐宫”名考辨[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李树东;王成志;;北京市朝阳区水管理研究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王家葵;陈楚明;孙灵根;吴纯洁;;炮炙“火候”考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锺W v|;;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道教末世太平理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10 傅凤英;;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对北京道教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贾世敬;先秦典籍与《黄帝内经》“和”范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小明;黔中王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兴中;早期道符功能考[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丽君;老子主“和”哲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9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99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