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民国时期新疆道教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10-28 02:02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新疆道教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 新疆 道教 综述


【摘要】:本文对国内学术界有关新疆道教研究进行了回顾,针对新疆道教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
【关键词】民国 新疆 道教 综述
【基金】: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新疆道教研究”(编号:XJU-SYLLF12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59
【正文快照】: 道教是由中国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支传统宗教。根据学者对出土文书研究,大致认为道教在公元5世纪初期新疆已经存在。①道教传入西域千余年,有关民国以前的新疆道教研究颇丰,民国时期则相对较少。因此,对民国时期新疆道教的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在西域地区的流变,也有助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肇羽;;天山南北的道教宫观和遗存[J];中国道教;2013年01期

2 李晓霞;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民族研究;1998年03期

3 衡宗亮;孟楠;;20世纪初新疆道教遗存——以三部外国游记为主要依据[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6期

4 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关羽崇拜[J];清史研究;1998年03期

5 张畅;;论道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J];天中学刊;2010年04期

6 万雪玉;清以前新疆地区汉民族寻踪[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李刚;袁娜;;论清代陕西商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夏雷鸣;;新疆奇台的理教和理门公所[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生活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齐清顺;清代新疆汉民族的文化生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王小东;;现代伊斯兰——乌鲁木齐新地域建筑特色解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梅洁;;维吾尔族的服饰色彩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王聪延;;清代新疆汉族社区的形成和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4 李建华;任丽;李矗;;新疆高校毕业生留疆就业对新疆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雷军,阚耀平,许英勤,赵兴有;丝绸之路南道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6 赵永伦;;7~8世纪的中亚宗教与文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马妍;;浅谈祆教在中国现代塔吉克族社会中的遗俗[J];甘肃科技;2013年12期

8 潘大礼;;三十年来民国婚姻家庭史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10 奴尔买买提·卡迪尔;;《福乐智慧》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才吾加甫;;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宗教[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咏;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6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9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思艳;解放后新疆维吾尔族服饰变迁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 潘琰佩;从三国戏到《鼎峙春秋》关羽形象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桂章;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商业兴衰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张军华;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韩璐;民国新疆汉民族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张俊;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7 郭长帅;新疆高校的内地生源服务当地长效机制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刘向权;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刘晶晶;维吾尔族大学生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晶;新疆于田县民居形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立;在理教与杨柳青[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3期

2 杨平;从地名看天津史地特点[J];天津师大学报;1982年05期

3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说明[J];文物;1972年02期

4 黄朴民;;“武圣”的嬗递及其文化底蕴[J];文史知识;1994年09期

5 李刚;袁娜;;论清代陕西商人在新疆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刘国俊;;清末民初的奇台晋商[J];新疆地方志;2008年02期

7 袁澍;新疆会馆探幽[J];西域研究;2001年01期

8 张玉忠;近年新疆考古新收获[J];西域研究;2001年03期

9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J];西域研究;2002年04期

10 卡哈尔曼·穆汗,佟中明;论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的社会批判思想[J];西域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爱华;上海理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海;;论元代道教的发展对道教史籍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永海;;元代道教史籍发展的社会背景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宋道发;;道教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初探[J];中国宗教;2009年04期

4 ;《杭州道教史稿》[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贾发义;;山西道教历史发展特点析论[J];宗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6 巴雷特;曾维加;;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J];宗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7 张方;;十年披荆 独辟蹊径——读樊光春研究员新著《西北道教史》[J];中国道教;2010年03期

8 李海林;;一部体现地理特色的地方道教史力作——《西北道教史》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1期

9 张广保;;当代道教研究的新动向:区域道教研究——兼评孔令宏、韩松涛著《江西道教史》[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4期

10 詹石窗;;重新认识道教的起源与社会作用[J];中国道教;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至安;;道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詹石窗;;道教哲学新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7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袁志鸿;;继承道统 面对现实 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志平;;弘道扬教 任重道远——对21世纪道教发展的冷峻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新兰 通讯员 孙f ;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利安 西北大学;再现西北道教历史面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田垣;关于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 牟钟鉴;发挥道教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邓国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周珊珊 浙江大学哲学系;道、学、术双向互动中的道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方志文献在西北道教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宗昱;从文献学向史学的转变:塑造新的道教史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驰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道教话剧再现优秀传统文化[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春;唐代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石艳霞;道教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峰;道教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慧敏;道教女性伦理观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宣辰;道教在朝鲜、日本传播的原因及影响[D];延边大学;2008年

6 程杨;近代道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金凤;清代广州道教初探[D];广州大学;2009年

8 徐敏;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魏荣;明太祖时期道教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0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