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北周石窟造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2:03

  本文关键词:北周石窟造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周 石窟寺 单体造像 南朝造像 信仰


【摘要】:北朝晚期石窟寺是中国石窟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石窟北魏、唐两大高峰的过渡时期。以地域而言,又可分为东魏、北齐统治的中原东部地区和西魏、北周管辖的北方西部地区。这两个区域的佛教文化除了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发展外,各自因政治、文化的差异,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北周在继承北魏、西魏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石窟寺及造像艺术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北周石窟寺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天水麦积山、固原须弥山、武山拉梢寺等大中型石窟,另外,永靖炳灵寺、庆阳北石窟也存有一定数量的北周窟龛,也属于本研究的范围。石窟寺的分期研究,是其它研究的基础,本论文首先对各地石窟进行分期研究,以确定各期的年代及特征。 北周石窟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受的文化影响的差异,各石窟在文化面貌上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敦煌地近西域,是接受外来佛教文化的前沿,同时它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侵染,文化上具有一种双重性,东西两方的因素很明显的反映在石窟造像中。长安是西魏、北周的文化中心区,佛教发展的历史十分久远,它的佛教造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准,这种模式通过文化的传播辐射影响周围地区。麦积山,地近中原,其佛教文化自始至终都受到中原因素强烈的影响,加之,地处丝路重镇,通过丝路外来文化也给予它极大的影响。南朝的佛教艺术也通过秦蜀间的交往对麦积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形成了麦积山北周石窟造像多元文化交汇的特色。固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文化面貌极其复杂,东西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受此影响,其地佛教造像的样式也与众不同。第三章对各地石窟内容及造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 单体的佛教造像是北周佛教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周单体造像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不论从造像形式、造像内容上,与其它时期不同,既有北魏以来的传统,也有吸收北齐、南朝造像特点而产生的新内容、新样式,对此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北周佛教艺术的面貌。故笔者收集了大量的单体造像,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其反映的佛教思想及信仰。 南北朝时期,南北虽存在着地缘上的距离,政治对峙、分裂,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并没完全隔断,两地间文化始终不断的相互吸收、融合。南北统治者又均崇佛,佛教文化的交流就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重点。这种交流融合不仅使得造像样式发生了变化,题材内容也与之前不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佛教北方重禅观实践,南方偏义理的格局,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为隋唐统一后佛教造像的一体化打下了基础。此时南朝佛教以其先进性,对北方造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新题材、新内容、新样式都通过此时南北的交往得以传播影响到北方地区,尤其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对西部地区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影响深远。本论文在第五章中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北周 石窟寺 单体造像 南朝造像 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9.2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7
  • 第一节 本选题的界定及意义12-14
  •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史回顾14-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北周石窟寺类型分析17-86
  • 第一节 敦煌北周石窟17-34
  • 一、前人研究成果17-19
  • 二、洞窟类型19-28
  • 三、分期及年代28-34
  • 第二节 麦积山北周石窟34-44
  • 一、前人研究成果34-36
  • 二、洞窟类型36-41
  • 三、分期及年代41-44
  • 第三节 须弥山北周石窟44-54
  • 一、前人研究成果45-46
  • 二、洞窟类型46-54
  • 第四节 水帘洞石窟群北周洞窟54-73
  • 一、前人研究状况与成果54-56
  • 二、洞窟类型56-73
  • 第五节 其它地区73-86
  • 一、炳灵寺石窟74-79
  • 二、庆阳北石窟79-84
  • 三、石拱寺石窟84-86
  • 第三章 北周各石窟寺比较86-143
  • 第一节 敦煌地区86-109
  • 一、背景87-89
  • 二、洞窟形制、造像壁画内容及特点89-93
  • 三、题材93-109
  • 第二节 长安地区109-111
  • 一、背景109-111
  • 二、造像特点111
  • 第三节 须弥山石窟111-124
  • 一、背景111-113
  • 二、造像特点113-124
  • 第四节 麦积山石窟124-132
  • 一、背景124-126
  • 二、洞窟形制126-128
  • 三、题材内容128-132
  • 第五节 水帘洞石窟132-143
  • 一、背景132-133
  • 二、题材内容及相关问题133-143
  • 第四章 北周单体造像研究143-217
  • 第一节 造像形式及组合内容145-200
  • 一、造像碑145-154
  • 二、圆雕造像154-161
  • 三、背屏式造像161-163
  • 四、造像塔163-167
  • 五、完像167-168
  • 六、佛座168-200
  • 第二节 北周单体造像的内容及思想内涵等相关问题200-211
  • 一、净土信仰201-203
  • 二、卢舍那佛与华严信仰203-206
  • 三、观音菩萨像206-209
  • 四、小结209-211
  • 第三节 北周单体造像的渊源及其成因211-217
  • 第五章 南朝造像对北周石窟及单体造像的影响217-281
  • 第一节 南朝造像的背景及其特点219-231
  • 一、背景219-223
  • 二、成都南朝佛教造像的特点及源流223-231
  • 第二节 南朝造像对西部地区石窟及造像的影响231-281
  • 一、对长安单体圆雕造像的影响232-243
  • 二、南朝造像对拉梢寺北周及隋代造像的影响243-252
  • 三、南朝与麦积山的关系252-270
  • 四、南朝造像对敦煌的影响270-277
  • 五、小结277-281
  • 参考文献281-294
  • 一、典籍文献281-282
  • 二、图录282-284
  • 三、专著、文集、资料汇编284-287
  • 四、期刊论文287-294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294-295
  • 一、承担的科研课题294
  • 二、发表的论文294
  • 三、参与编写的主要著作294-295
  • 后记29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丁;西安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及其渊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06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06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