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
本文关键词:论“响堂样式”的特征及形成
【摘要】: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879.29
【正文快照】: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由北响堂山石窟、南响堂山石窟和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石窟)三部分组成。根据文献记载和石窟碑刻记录,它们是由东魏-北齐时期的最高统治阶层——高氏家族及其重臣开凿、供养的。关于以响堂山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及其造像的样式特征,前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明;响堂山和驼山石窟造像风格的过渡特征[J];敦煌研究;1989年02期
2 张惠明;响堂山驼山石窟造像风格的过渡特征(续)[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3 杨伯达;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象的艺术风格与特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
4 范登;曲阳修德寺遗址石造像出土三十周年有感[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04期
5 唐仲明;;响堂山石窟北朝晚期中心柱窟的“西方”因素[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02期
6 李裕群;张庆捷;;山西高平高庙山石窟的调查与研究[J];考古;1999年01期
7 王克林;;北齐库狄忯洛墓[J];考古学报;1979年03期
8 杨宝顺;孙德萱;卫本峰;;河南安阳宝山寺北齐双石塔[J];文物;1984年09期
9 刘东光;;有关安阳两处石窟的几个问题及补充[J];文物;1991年08期
10 钟晓青;;响堂山石窟建筑略析[J];文物;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银田;王晓娟;;东魏北齐墓葬壁画中的莲花纹[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2 陈悦新;麦积山与响堂山石窟差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佳;;从山东龙兴寺佛教贴金造像探寻南北朝时期的贴金工艺[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书庆;杨富学;;也谈敦煌文献中的《付法藏因缘传》[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5 李茹;;敦煌李贤及其功德窟相关问题试论[J];敦煌学辑刊;2009年04期
6 冯培红;孔令梅;;汉宋间敦煌家族史研究回顾与述评(下)[J];敦煌学辑刊;2010年03期
7 贺世哲;;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一)[J];敦煌研究;1992年04期
8 赵立春;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J];敦煌研究;1993年02期
9 樊锦诗;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10 王振国;河南沁阳悬谷山隋代千佛洞石窟[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蔡伟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吴振强;王金(钅卢);;谈东丝绸之路及其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4 荣新江;;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5 杜镇;;从燕代到两京:北朝隋唐时期的厍狄氏——以隋开皇十四年《厍狄士文墓志》为切入点[A];《唐史论丛》第二十辑[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4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黄杰华;汉藏宝,
本文编号:120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0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