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越到圆融:论华严宗对印度大乘佛学的几处误读
本文关键词:从超越到圆融:论华严宗对印度大乘佛学的几处误读
【摘要】:印度大乘佛教的精神是超越的,它否定一切现实存在的自为真理性,坚持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反之,华夏精神是自然的,把体验当下现实中万物的圆满具足、互生互容、融通无滞的整体性当成最高智慧。华严的几个最基本的观念,如三性一际、理事圆融、事事圆融,分别来自对大乘唯识的三性说和般若的色空不二、诸法平等思想的独特解读。通过这种解读,华严以理事的融通一如弥合了大乘对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以诸法现存的圆满具足消融了大乘对现实存在的否定,从而使华严思想实现了从超越到圆融的转移,也就是脱离印度大乘佛教本来的精神而向华夏自然精神传统靠拢,因而这是一种根本的误读。这种误读,由于华严思想本身是在华夏精神传统背景下展开的,因而应视为华严受后者影响的结果。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基金】:中央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华梵之间:古印度吠檀多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NKZXTD11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印顺法师曾指出中国佛学的最大特点是圆融1。华严、天台和晚期禅宗皆以圆教相标榜,而其中以华严论圆融最彻底。这种圆融的思维,旨在消融现象与本体、此岸与彼岸、心与物的本体论差别,解构实体的自为存在,从而返回到当下存在(即自然)的圆满自足、流通无碍,即消解精神的超越,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学国;;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J];哲学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晓曦;;传统儒学中“仁”的身体性阐释[J];武陵学刊;2014年02期
2 吴学国;;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风雪;;“人文”与“自然”——儒家与道家生命观之比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吴学国;金鑫;;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艳清;;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恩允;;“和而不同”与“天下”观——儒家对话自由主义的生命社会观[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张舜清;;儒家生命伦理的精神、模式及特性——对“易道生生”的义理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汤慧池;中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学国;内外之辨:略论中国哲学的自我概念——兼与蒙培元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120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0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