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函禅师弘化岭南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天然函禅师弘化岭南的启示
【摘要】:明清易代之际,士大夫逃禅成风,为禅宗的弘扬增添了新鲜血液。天然函f0禅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家弘法,于岭南大振曹洞宗风,摄受数千僧俗,使丛林为道德所属,缙绅遗老云集礼归,于乱世得一安庇之所。在肃杀的文化氛围中,造就一个传统文化光芒闪烁的亮点和传递文化的驿站,并给清朝统治者以震撼和影响,加强了汉族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同化作用,文化趋同的过程得以产生和延续。禅宗既有对社会的超越,也要回应时代的需求,以便用此种宗教之超越来净化人心、安顿生命,这是在任何时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抚古思今,如何将禅法的弘化与时代之需求衔接,亦当是天然和尚留给当代岭南佛教中最值深思之财富。
【作者单位】: 深圳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分类号】:B946.5
【正文快照】: 岭南素称“滨海法窟”,汉晋以来佛教传统源远流长,自六祖慧能于曹溪开创禅宗南宗,更有“天下言禅皆本曹溪”之誉。北宋时期,乳源云门一宗异军独起;明清之际,天然函f0秉粤海曹洞宗风,兴岭南禅宗正法,造就了禅宗发展史上又一兴旺期。值得注意的是,岭南禅宗的第三次兴盛,与明末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首仁;;明清之交的岭南禅宗[J];岭南文史;2007年03期
2 冯焕珍;天然函f0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J];现代哲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鱼宏亮;姬翔月;;中西汇通:17世纪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新视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胡义成;;论元代全真道士史志经编创的小说《西游记》初稿[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张文学;;中国大陆佛教女性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6期
4 白建忠;;李元阳的生平及其诗文[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才茂;李斌;;明清以来汉神信仰在清水江下游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天柱苗侗地区为中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王丽娜;;汉传佛教偈颂类型蠡测[J];佛学研究;2013年00期
7 孙国柱;;二十世纪以来天然函f0禅师研究综述与问题聚焦[J];佛学研究;2013年00期
8 陈水云;周云;;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孟广林;“神人相分”与“天人合一”——有关中西传统思想底蕴的辩证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彭卫民;;作为思想的历史: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温晓敏;佛教与晚明传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关海龙;金代全真道教主马钰词探析[D];宁波大学;2011年
4 谢晓蓉;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付湘龙;佛教与晚明杂剧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良;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高原;文学家、思想家金声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孟晗;周亮工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海雄;清初遗民诗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吴三文;佛教与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2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3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