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发布时间:2017-11-29 16:34

  本文关键词: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更多相关文章: 禅茶文化 禅茶历史 融合原因 和雅清寂


【摘要】: “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本文从茶、禅文化结合的历史进程入手,通过文献学的梳理和相关材料的分析,揭示茶禅两种文化由各自独立而逐步融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索二者在日常生活、开悟方式及修行理念等不同层面相融合的内在原因,从而揭示禅茶文化的精神特性和“茶禅一味”的文化内涵。 论文内容共分为五部分: 首先,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回顾,认为虽不乏禅茶文化的研究,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有继续探讨的空间。 第一章,,是对茶、禅两种文化各自发展脉络的简单介绍。茶原产于我国,并经历了一个由药用到食用、饮用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走入文人的文化视野,渐渐由物质而文化,演至唐代,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并在宋代臻于鼎盛。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禅坐本是佛教徒通用的修行方式之一,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以禅立宗的禅宗在唐代形成,也于宋代发展到高峰。禅茶文化于禅、茶都较为兴盛的唐代最终形成,于宋代臻于完善和鼎盛。 第二章,禅、茶结合的历史追溯,以文献的整理为主。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茶禅的最初结合——坐禅饮茶;第二,茶叶走入佛门——僧人种茶;第三,禅门茶事——以茶供佛;第四,禅门茶道的外化——禅门茶礼;第五,禅、茶的最终融合——以茶参禅。追溯茶与禅结合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看出,茶与禅的结合是由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魏晋至隋,茶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日用层面,即僧人坐禅饮茶、客来敬茶、种茶制茶;随着中唐《百丈清规》的制定,以茶供佛、点茶礼仪成为寺院制度、丛林清规,茶禅的结合初步上升到文化层面;晚唐赵州禅师三称“吃茶去”将茶引入禅宗开悟的宗教层面,“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最终形成。 第三章,禅茶文化的形成原因。茶与禅两种文化能够融合为一种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点:第一,茶有药用功能,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很多僧人用茶来治病、养生、保健,并且茶有帮助消化、却睡除倦、抑制性欲的作用,是僧人坐禅清修的最佳伴侣。第二,农禅制度,将寺院僧人参加劳动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为禅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第三,禅宗大师三称“吃茶去”,揭示了禅茶与禅宗开悟相通之处,这是禅与茶能够密切结合并成为一种新文化的更为内在、深刻的原因。第四,禅茶与禅宗“平常心是道”宗教理念的相通,使茶与禅合而为一,禅味茶味,在自然、平常的生活日用中融为一味。 第四章,禅茶文化的精神特性和影响。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雅,是茶文化的固有特点;清,是茶与禅共有之精神;寂,是宗教修行境界之所在。我国的禅茶文化随着佛教禅宗一起传入了日本,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日本茶道,至今仍闻名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6.5;TS97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剑;张娟;;论土家族茶俗及其民族文化内涵[J];农业考古;2010年05期

2 朱莉;;试论我国茶文化道德价值作用[J];金田(励志);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yN凡;“禅茶”的内涵及其民俗文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西静;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岳;养生史视角下的中国明代茶文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4 王军英;何氏福今园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3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