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向基督教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向基督教的转变
【摘要】:原始宗教占据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位置,是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基督教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不同宗教形态的碰撞与对接,拓宽了宗教研究者的视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基督教新教在较偏僻落后的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以后的几十年间,有八个民族的近10余万人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转向了对基督教信仰的追求,这一信仰转变的发生,堪称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史上的“奇迹”,也引起了宗教研究者广泛的关注。 在宗教信仰转变之前,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基本生活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总体上说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恶劣,生产力相对低下,经济关系带有原始农村公社制的遗迹。经济的落后,加之政治统治的双重结构,使原始宗教得以延续。长期以来,这部分少数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稳定结构,使得该社会保持着协调、均衡的发展状态,这种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是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 近代清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的变革措施,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改变了民族地区土地所有的制度,使土地私有化;政治上实现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的统治;文化上有基督教的传播和冲击。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化,使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解体并导致原始宗教功能的丧失,民族的宗教信仰失去了经济、政治结构的支撑基础。寻觅新的精神生活成为各少数民族的急切需要,基督教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开拓与云南各民族潜在的心理期待,产生了宗教信仰转变的契机,从而展开了外来宗教与民族宗教相互冲突与碰撞、调适与融会的历史画卷。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重大变化,孕育并催生了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并出现了新的社会特征。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宗教生活: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基督教会的权力扩张到社会各领域,逐渐占据社会统治的位置,教会成为控制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制定社会生活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主导力量。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遵循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要求,尝试着揭示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转变的社会机制。通过对这一信仰转变现象的历史解读,希望给新时期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科学文化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基督教在欧洲音乐发展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晓望;;港澳台海外新闻[J];天风;2011年08期
3 L.科拉科夫斯基;李晓敏;;关于所谓的基督教危机[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4 刘庆星;;芥川龙之介与基督教——以《西方的人》《续西方的人》为中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5 余秋胤;;基督教·佛教生死观及其价值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6 杨莎;;近二十年来国内天津教案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慧中;;在万鸦老感受多元文化[J];四川统一战线;2011年09期
8 李宁;;浅析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变迁[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赵盈仪;;试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以佛教与基督教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10 王丽娟;;浅析赞美诗演唱在农村教会中的发展及作用——以豫中某教堂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子祺;;福建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回顾和感想[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子贤;;略论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7 莫少珍;;台pc基督教晨曦g服R俑舕羀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张芝梅;;从基督教看宗教现代化问题[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9 叶翔;;由福建传到台湾的基督教[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希,
本文编号:1259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5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