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_《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论宗教的教育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07年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张文国
【摘要】: 自从江泽民同志继“依法治国”后提出“以德治国”的号召以来,对法治和德治的内涵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法治与德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便成了思想理论热点问题。一般认为,法治与德治作为治国手段,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关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法治建设,又要重视道德建设,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法治与德治同为治国手段,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并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甚至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皆可为本”的并重论观点。持并重论观点的人认为,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功能上的互补性是法治与德治同等并重的根本依据,而我国的传统德治国情也决定了法治与德治同为治国之本的必要性。 第一章主要分析并重论的理论缺陷,并通过阐述传统德治思想文化特征,社会历史作用,论证了传统德治作为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最重要治国理念是根本不成功的。 第二章,主要通过探讨现代德治的涵义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法治及其优势,论述了现代德治之所以未能达到理想的社会效果,其原因决不是道德建设的松懈,而是在道德建设的背后,已有的道德信仰发生动摇,或者道德信仰的严重缺失。本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当代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用以说明只有法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主、自由、平等及人权这些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的有效实现,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治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论述了在治国层面上,法律的作用远远大于道德的作用,法治才是治国之本。同时也说明并重论观点不仅忽视了法律与道德的巨大差异性,而且也混淆了法律与道德之间同法治与德治之间,这两组不同性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之处。 第四章,主要从当前国情,特别是从分析腐败的成因等方面阐述了市场秩序混乱,社会信用丧失,道德下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证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坚持法治为本,,德治为辅的必然性。 第五章,在肯定法治是德治的支撑点,德治是法治的辅助手段的同时,针对目前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治国”。在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辅之以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为法治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法治教育,加大普法力度;必须坚决摒弃法治与德治皆可为本,同等并重的观点,必须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正确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使二者实现科学的完美的结合,共同发挥其治理国家和调控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0-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学增;世界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宗教;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元福;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双重效应[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李海梅;陈昌文;;由东西方宗教观差异分析道教衰退之根源[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3 杨健吾;;论宗教的教育性[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刘庸,张弢;浅析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焕斌;;邪教泛起:现状及原因探析[J];资料通讯;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霖;当代中国农民信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鹏;论宗教民间组织的信仰特征及其演化[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志宏;坚持以德治国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S2期
2 徐惟诚;谈谈以德治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年04期
3 罗国杰,夏伟东;论“以德治国”的历史、理论与实践[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6期
4 李秋华;论以德治国[J];理论月刊;2002年07期
5 邓洁琼;试析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J];行政论坛;2002年06期
6 柳新元;论法治与德治的内在结合[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胡怀应;构建“法德合治”体系[J];党政论坛;2004年02期
8 戴军;“法治”与“德治”是辩证的统一体[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张伟;祝红霞;曹丹;;论社会主义信念与法治——以大学生为样本[J];法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10 谭西振;试论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中的“德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华;;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邓伟志;;关于“以德立市”[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3 闫希伦;;“ 德治” 之径[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春雷;;以德治国,德治为本[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邵建达;;法治固所 德治兴所[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黎尔平;;人权教育:谁去教? 教什么? 如何教?——2007年海峡两岸四地法治教育研讨会述评[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邓伟志;;“德治”的重心在哪里[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蔡丽玲;;写作道德与文化自觉[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邵良棋;;浅谈朱熹的“德治”思想[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杨德虎;;以德治家——如何正确处理老年家庭矛盾的体会[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姿;[N];东方城乡报;2009年
2 解根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邹健 李文东;[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若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陈章亮;[N];发展导报;2001年
6 韩新华[陕·渭南市];[N];人民代表报;2001年
7 张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记者 岳红革;[N];检察日报;2008年
9 夏友锋;[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杨传涌;[N];中国保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科技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5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许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贾凌昌;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7年
2 普玉松;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余世明;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法治教育内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4 郝军;大学生法治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毕晓妮;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杨宇;关于网络“人肉搜索”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孙远标;关于农村初中生道德失范成因与对策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韵;体育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哲学解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宏;论德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宗教的教育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