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6-10-06 11:36

  本文关键词: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3年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探析

廖显华  

【摘要】:快乐作为人的固有属性,也是人不可或缺的东西,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就对其进行了著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快乐主义哲学和快乐主义的伦理观。他所提倡的快乐是内在理性的快乐,并不是表面上的感性快乐,典型的表述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这对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快乐具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以此为选题来阐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赋予快乐以新的伦理含义。 具体在内容方面,首先介绍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表现在由古希腊进入希腊化时代,人们开始对于个人快乐和幸福的关注,对于国家的是否正义成为很少关心的话题,理论上由古希腊时期对于国家的研究转向个人自身的研究。在对于快乐的内涵上,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生的目的或善,体现在人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本质在于追求一种理智上的快乐和善的价值。快乐的类型主要分为身体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其中身体的快乐包含三种,即自然的和必要的欲望、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既不是自然又不是必要的欲望;精神的快乐指的是心灵上的宁静;动态的快乐指的是满足了一种良好欲望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指的是在欲望得到满足后所获得的快乐状态。快乐的实现途径包括通过理性的方式获得快乐,通过道德行为实践获得快乐。其次在哲学思辨上,在伊壁鸠鲁的思想里表现在快乐与信念的哲学透视、快乐与善的哲学关联、快乐与灵魂的内在属性三个层面,其中快乐与信念的哲学透视说的是对于快乐的追求属于人自身的信念;快乐与善哲学关联说的是快乐是一种内在善,人行为的善体现快乐;快乐与灵魂的内在属性说的是快乐的本义在于实现灵魂的安灵。再次是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评价,在合理性方面,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强调通过内在理性和德性的完善以获得快乐,外在注重平等互溶的友谊观以获得快乐。在局限性方面,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忽视他人的幸福和快乐和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快乐,拒斥现实的快乐和只注重精神的快乐。最后是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人生启示,表现在追求心灵的宁静以知足常乐、善用理性调节自身以实现快乐、善用灵魂有死的观点以实现勇敢人生。 因此,纵观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伦理观,它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快乐,注重的是心灵的宁静,其理论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注重属于人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贬低表面上以满足感性欲望的快乐。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只注重精神层面的快乐,忽略现实的幸福;另一方面表现在只强调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忽视社会整体的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B502.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韵;廖菊红;;伊壁鸠鲁的生活方式观及对教育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顾智明;追寻现代人的澄明之境——生态人生观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3 张青卫;;伊壁鸠鲁幸福观的当代审视[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J];史学集刊;2004年02期

5 包利民;伊壁鸠鲁对于古典政治哲学的摇撼[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6 韩振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詹俐敏;伊壁鸠鲁快乐论浅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8 罗晓颖;;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J];现代哲学;2007年03期

9 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四)[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周中之;;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姚何煜;王华;;“生态社会主义”的危机理论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路;解光云;;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敖四;;契约伦理:企业效率与责任统一的内在基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吴威德;;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复仇母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李莹;;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崔浩;;探析亚当·斯密的道德同感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何强;;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与同一道德人格[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徐珂;;解构论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及其策略[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徐珂;;解构论历史的新维度[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志强;;论拜占廷文化的独特性[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俊华;李朝辉;;黄宗羲与霍布斯的人性论之比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陆丽青;;冯特的宗教观[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贤蓉;论阿诺德·贝内特《克雷亨格》中的父子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9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荣;个体自由性的探求——伊壁鸠鲁的人学思想[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赵凌云;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李世书;“生态中心主义的红色批判”——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新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吴怀连;美国文化大革命[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5 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年04期

6 王世涛,燕宏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7 王建明;“人类中心主义”之我见[J];哲学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快乐”是一种善——试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詹俐敏;伊壁鸠鲁快乐论浅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黄玮琍;;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7期

4 解西伟;;伊壁鸠鲁的生死哲学论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邹佳呈;;伊壁鸠鲁正义观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刘小枫;“我们共和国的掌门人”:伊壁鸠鲁[J];开放时代;2004年03期

7 沉默;自由的心[J];健身科学;2004年11期

8 张青卫;;伊壁鸠鲁幸福观的现代阐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丽;;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及现代价值[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浩;;一位备受争议的哲学家——伊壁鸠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恒;;从晚期希腊哲学看希腊化时代人文精神——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例[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2 冯巧根;;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观察——基于管理会计的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3 秦敬民;任学兰;;社会转型期道德心理与道德教育伦理观[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程传贤;董峻;王向明;李为善;韩跃红;;论孔子的天道观和伦理观对中医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培德;;《周礼》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吴培德;;《中庸》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赵健全;;从伦理—道德分殊看科学发展观的构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罗珉;甘元霞;;企业商业伦理:发展状况、难题与未来的展望[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平;[N];学习时报;2005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陈科;[N];光明日报;2008年

3 王体正;[N];湖北日报;2005年

4 陈旭江;[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志鹏;[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张李军 张新文;[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朱世达;[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王涛;[N];学习时报;2010年

9 丁力;[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2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郝国昆;西方天主教伦理观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楠;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历史性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张永义;国际政治视域中的世界主义伦理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显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探析[D];西南大学;2013年

2 刘燕;论希腊化时代的伊壁鸠鲁精神[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亮;论伊壁鸠鲁的快乐欲望与治疗[D];南昌大学;2012年

4 石亚兵;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毛华萍;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D];江南大学;2008年

6 孙蔚;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透析当代设计伦理观的演变[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俞娜;试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及其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思胜;伊壁鸠鲁派的政治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7年

10 王丽娜;社区教育视野下我国生育伦理观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