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太虚大师的社会革命观

发布时间:2017-12-23 06:11

  本文关键词:太虚大师的社会革命观 出处:《法音》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太虚大师 政治革命 佛教僧人 革命观 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革命 佛法 中国佛教 社会革命 根本变革


【摘要】: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家人无论是了生脱死,还是弘法利生都要立足于世间,以此为起点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所以,当和尚遭遇革命洪流的时候,心灵的泰然自若不能代替行动上的种种努力以应对世事无常,保证佛教在世间的生存和发展,对革命积极或消极的"参与"也就在所难免。今天,我们来重新倾听那些被抛入革命大潮中,甚至要被革命潮流"必然"
【作者单位】: 中国佛教协会;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家人无论是了生脱死,还是弘法利生都要立足于世间,以此为起点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所以,当和尚遭遇革命洪流的时候,心灵的泰然自若不能代替行动上的种种努力以应对世事无常,保证佛教在世间的生存和发展,对革命积极或消极的“参与”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裕;现代学问僧──尘空大师[J];法音;1994年09期

2 李虎群;;太虚大师的僧寺经济建设思想[J];法音;2006年01期

3 蔡吉堂;;太虚大师纪念塔落成始末记[J];法音;1985年06期

4 演启;;学习太虚大师佛教人生观[J];法音;1989年11期

5 悟凡法师;;不惑之忧——从太虚大师四十岁说起[J];佛教文化;2008年06期

6 如吉;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J];法音;1996年09期

7 罗同兵;显密之理,相应一贯——太虚大师融通汉藏显密佛教的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1年03期

8 曾友和;;试论太虚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年06期

9 李书有;太虚大师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发展[J];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02期

10 王易;;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思想的阐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原;;“智识”的科学与“真如”的佛法——太虚大师科学思想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程群;;“随自意三昧”及其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锡旦;;大休其人 无休之功[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方兰;;法尊法师思想主要特征与价值[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雪松;;管窥人间佛教的多元化理解——从对印顺导师《中国禅宗史》重新解读谈起[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先巴;;法幢宗: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夏年;;关于“人间佛教”的思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温金玉 杨曾文 释理净 释济民 释悲寂 方林泉 戎雪海 释怡藏;佛学泰斗 改革先驱[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白正梅;太虚大师与近代佛教改革[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温金玉;玉佛寺制度建设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玉佛禅寺与人间佛教的不解之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刘谦定;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N];长江日报;2005年

6 香港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 李平晔;佛教、基督宗教对生命本质和社会参与的比较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楼宇烈 北京大学宗教所所长;印顺法师——当代佛学研究第一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魏德东;《静思语》大陆版问世有感[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 李向平;宗教信仰属于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印顺法师与《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方兰;法尊法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3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汪志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罗同兵;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婕;试论太虚大师僧制建设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孔维丽;太虚大师净土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僧人慈善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智利华;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刘杰锋;太虚人生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金德;太虚批判基督宗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杨浩;中国近现代俱舍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新龙;贤净圆融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水奎;论法尊法师的生平及其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2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