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宝饰》中的人生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15:07

  本文关键词:《宝饰》中的人生观研究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宝饰》 佛教人生观 影响


【摘要】:崇拜“长生天”、“万物有灵”的萨满信仰是蒙古族先民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藏传佛教的第二次传入并得到阿拉坦汗的大力扶植,以藏传佛教为中心的一系列佛教思想文化日益成为蒙古民族的主流意识,而其中以佛教故事形态存在的思想、观念更是在人群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种以佛教思想为主形成的人生观念对当时的蒙古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宝饰》这本书就是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它是蒙古先民对当时口耳相传的佛教故事的再现,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在其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当时蒙古民族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异质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宝饰》这本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的综合探究分析,从而在思想上还原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蒙古民族。 文章由绪论、主体部分、结语三个层次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前人对于《宝饰》研究的相关成果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分析,揭示出《宝饰》形态迥异的人生观念,体现了独特的历史意义与潜在的当代价值。 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对《宝饰》这本书中的故事形象进行了统筹分类并综合概述了故事折射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节主要对《宝饰》这本书中的故事作了整体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故事中蕴含的禁欲观、业报轮回观、成佛观等人生观念。第三章节则通过对《宝饰》这本书佛教思想文化观念的揭示,阐述了其对17——18世纪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影响。最后指出的是蒙古民族因其自身的内在秉性得以繁荣、发展,同时又因接受 了外在的思想文化而导致自身的衰落及退步,,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永葆自己独特的文化秉性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值得后人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树山 ,王敏;呼伦贝尔蒙古民族的摇篮[J];内蒙古艺术;2003年01期

2 刘兆和;;《蒙古民族文物图典》(丛书)[J];文物;2008年06期

3 何志虎;;谈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守常;;蒙古民族的解放运动[J];北京党史;1989年05期

5 巴·苏和;;蒙古文学与蒙古民族的喜剧意识[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02期

6 佟立;骏马情──试论蒙古民族关于马的审美观[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洪玉凡;蒙古民族的道德观[J];青海民族研究;1998年03期

8 于甜子;;试论蒙古民族的特有经济[J];读书文摘;2014年14期

9 塔琳托娅;;蒙古马和蒙古民族[J];中国美术;2009年03期

10 舒振邦;略谈蒙古民族对元代历史的重大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舒振邦;;略谈蒙古民族对元代历史的重大贡献[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2 佟德富;;蒙古民族的历史贡献[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3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石双柱;;蒙古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选择[A];论草原文化(第八辑)[C];2011年

5 马熙群;;承德——蒙古民族的“遵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金铎 赵向阳 寇希志 王国文;蒙古民族宗教信仰:草原生态文明的摇篮[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图·巴特尔 苏日娜;蒙古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满都麦;为什么蒙古族哈达为蓝色?[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记者 汪永基;专家认为:呼伦贝尔是蒙古族发源地[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玛拉沁夫;敖包文化,古老而崭新的命题[N];文艺报;2011年

6 魏铎;青城史话[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唐叶飞 崔奕;市领导会见蒙古民族新党代表团[N];常州日报;2010年

8 青格勒图;诠释蒙古民族心灵密码[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宝贵贞;梅力更召:用蒙语诵经的学问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达格塔;蒙古民族曲艺:期待再展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星旺;个人对蒙古民族雕塑发展的一点见解[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周广宝;中共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蒙古民族工作(1938、7-194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包永英;《宝饰》中的人生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雷庆;中华民国政府的对蒙政策与蒙汉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5 布仁;蒙古族传统体育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朝乐门托雅;蒙古民族传统饰品的比较分析[D];东华大学;2012年

7 格日勒;《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版本简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2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