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 出处:《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本上宗教,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宫观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北京道教宫观文化在古都北京和道教文化双重特点叠加下,形成了自身特色,成为北京文化中独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道教和道教宫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发展史、教理、教义、经典、宗教文化等方面,却较少涉及到道教宫观整体空间布局、环境景观特征等内容,本文从风景园林角度出发,以构建风景园林的各个要素为切入点,对北京地区现存较为重要的道教宫观的历史沿革、现状、分布情况、空间类型、建筑形制、宫观园林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北京地区的道教宫观的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成就、不足等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作为对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为北京地区道教宫观的保护、修缮、复建等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本论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在分析整理道教和道教宫观概况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测、摄影、访谈等多种调研手段,对北京现存最具有代表性的5个道教宫观进行重点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为:道教在北京地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由于多方面原因,北京道教宫观建筑形制、空间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多元化特征;北京地区的道教更加具有政治色彩,它的兴衰受统治阶级个人喜好的影响最为直接;道教宫观通过建筑群、特色小品及宫观内外的园林环境等共同营建道教宫观的环境景观;道教宫观所表现的环境特征包括择址、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宫观园林等诸多方面;道教宫观空间环境具有强烈的宗教文化内涵;道教宫观的价值在于其宗教功能、社会功能及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内涵;道教宫观中的建筑、园林以一种简洁、朴素的姿态出现,体现了道教特有的文化寓意和“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思想,为延续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丰富古都形象,作为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道教宫观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关注和研究北京地区的现存道教宫观,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不仅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本土思想,更重要的是道教宫观所承载的道教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可以为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指引方向。而这也将是此次研究工作最特殊、最有价值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Taoist templ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national character in Beijing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aoism and Taoism ,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five Taoist temple views in Beijing .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study the existing Taoist temple in Beijing area , to protect and utilize it , not only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outstan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digenous thought , but also the Taoist philosophy thought and ecological wisdom carried by Taoist temple can be the direc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ll mankind . This will also be the most special and valua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work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耀辉;;从斗姥与摩利支天的融合看佛道文化的交涉[J];中国道教;2011年04期
2 张凯;;中国道教协会组团赴台湾高雄镇南宫参加活动[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3 付莉;;道观与唐代士大夫[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良;;从《穹窿山执事规范》看清初全真道与正一道的融合[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5 张森林;;永远的崆峒[J];中国摄影家;2011年07期
6 冯兵;;朱熹在武夷山与道士交游事迹略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辛德勇;;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J];文史哲;2011年04期
8 刘晶;;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J];新长征(党建版);2011年09期
9 李星丽;李欣遥;;成都青羊宫:彰显道教审美艺术[J];中国宗教;2011年08期
10 毛丽娅;;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何敦铧;;福州历代道教探略[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3 林泉;;晋江官宦文人的道教影响现象浅述[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振华;;中国艺术与葫芦文化[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5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6 李天锡;;泉、台与新加坡玉皇信仰比较研究[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7 刘永明;;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崔丽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与嵩山文化品牌[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高明;;佳县白云观壁画与真武信仰[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越利;独具魅力的道教宫观建筑[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道文;道教宫观的十方丛林制[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周成明;山西省道教协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段青兰 郝磊静;瑰丽恢宏的道教宫观[N];山西日报;2005年
5 记者 张广艳;北京吕祖宫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周高德;琼楼玉宇:道教文化的载体[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毛丽娅;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马永胜;从《登应州宝宫寺木塔》诗看木塔非建于辽清宁二年[N];朔州日报;2006年
9 李荣锋;黄信阳:惩恶扬善、扶贫济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张广艳;黄信阳委员:加强团体自身建设 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苏振宏;艺术—审美视阈中的北宋道教与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黄]威;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秀礼;走向边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科;金元道教信仰与图像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冯林;族群迁徙与道教建筑民俗源流[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浩;江西道教宫观建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梁融雪;对道家与道教养生思想的讨论及其对当代养生的启示[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恒;基督教和道教关于女性态度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王学宏;道教西王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成;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D];安徽大学;2012年
8 严利洁;武当山道教宫观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权美;华山玉泉院空间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汪小艳;《道藏》中的唐代小说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6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