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托起的圣仪:陕北左村祭仪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坡托起的圣仪:陕北左村祭仪变迁研究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时间、空间、仪式、信仰、宗教权威、参与人员等六要素考察左村祭祖仪式的变迁。认为在黄土高坡这一古老地域文化的浸染下,左村的祭祖仪式虽然在流动性愈加强烈的社会中有一些形式上的适应性调整,但是仪式中所强调的血缘关系以及对祖先的崇敬始终在族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家族为主办单位的祭祖以形式之变为主,在信仰观念上仍以尊崇祖先为主导。同时,祭祖强调人伦道德,恢复的是做人的底线,这也是在相对失范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补救"措施。
[Abstract]:From the time, space, ritual, belief, religious authority, participants and other six factor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of the ceremony of worship in the village. The ancestral rites of Zuo Village have some formal adaptive adjustment in the increasingly mobile society. But the kinship and reverence of ancestors that are emphasized in the ceremony have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e ancestor worship organized by the family is dominated by the change of 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ancestors emphasize the morality of human relations and restore the bottom line of human beings, which is also a "remedy" measure under the relatively abnormal social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人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现代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ASH00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知青与民族社会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CSH083)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处于陕甘宁蒙四省交界的左村,是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姬塬镇李团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左村所在的定边县属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河套文化”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范畴。南部白于山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居住遗址,说明早在四千年以前,该地域内已有人类活动,并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雄君;;乡风民俗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分析——基于“结构—行动”的视角[J];社会学评论;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4 蓝荣茂;;灵渠的水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张尚丹;李季桐;赵懿黑;叶海江;王冰冰;;当代中韩婚姻文化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6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许斌;;复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村落社区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宋宝安,赵定东;乡村治理:宗族组织与国家权力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敏俊卿;;一个伊斯兰教团体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以东乡县库布林耶门宦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8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张兴雄;;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与“忌油圈”——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板鸟寨为个案[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彭永庆;;社会变迁与女性历史地位的文化透视——基于土家族哭嫁风俗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9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欢欢;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慧达;海岛发展变迁的人类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黎林;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窦烨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耀明;试论我国新时期风俗文化的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贺雪峰;;“人情”之累[J];百科知识;2012年02期
3 谷鹏飞;;从美学角度看民俗的现代传承与重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朱雄君;何治民;;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探寻[J];民族论坛;2011年03期
5 陈炳水;;浙江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朱雄君;乔亨瑞;;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的社会学解读——以湖南石村为例[J];求索;2007年05期
7 朱雄君;;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的变迁与现状——以湖南石村为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405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