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14 20:22

  本文关键词: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出处:《东岳论丛》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间信仰 和谐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近年来,政府和学界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视角,逐步从污名化的迷信和偏负面化的民间宗教向偏正面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转化,进而向价值肯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能够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和谐,发挥良好的社会控制功能,带动民间文化以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正向作用。目前,需要加强对民间信仰的文化引导、功能引导和制度引导,以促进其正向作用的发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folk belie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ing gradually from the stigma of superstition and the negative side of folk religion to positive folk culture and folk culture, and then to the valu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folk beliefs, to promote social spiritual life harmony, play the function of social control is good, driven by the folk culture to promote the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folk belief culture guide, guide the function of guidance and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研究项目——中日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2012002)资助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民族的识别与自我认同。对于正在急速推进现代化的中国而言,面临着横向上的社会群体间认同断裂的危险,更面临着纵向上与历史文化传统断裂的危险,使得保持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维系社会认同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丙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3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民间信仰与传统乡村社会[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4 徐赣丽;;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化之可能——以布洛陀文化遗址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娟;;“迷信”概念在中国现代早期的发生学研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4期

2 张成福;梁平;;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曹艳;李红梅;;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及健身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永锋;李富华;;从山西清徐狐突庙看中国民间信仰的变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陈兴贵;;彝族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王亚贤;于帆;张明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人为本”的新模式[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8 凌建;;佛山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彩霞;;“非遗”概念下的民间信仰问题[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9年00期

10 徐金龙;;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闫新艳;;浅析“花儿”的特点及其传承与保护问题[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2 涂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闽台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和引导[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3 杨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流失现状及对策[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韩瑜;唐代小说与唐代民间信仰[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宋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间信仰的人类学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龙冠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娜;清代、民国民间惜字信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华艳玲;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发展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岗凤;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蒲燕妮;维吾尔族行业祖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杨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于洋;转型社会背景下乡村女性的民间信仰实践[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刘锡诚;;民俗与国情备忘录[J];报告文学;2002年09期

3 王振忠;历史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以近600年来福州瘟神“五帝”信仰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过伟;;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人文始祖论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黄桂秋;;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壮族和谐社会的构建[J];桂海论丛;2006年05期

6 周星;;“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J];开放时代;2006年04期

7 刘锡诚;文化对抗与文化整合中的民俗研究[J];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

8 董晓萍;民间信仰与巫术论纲[J];民俗研究;1995年02期

9 陶思炎;迷信、俗信与移风易俗─—一个应用民俗学的持久课题[J];民俗研究;1999年03期

10 石奕龙;从孤魂野鬼到神灵的转化──闽南“私人佛仔”的初步研究[J];民俗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明标;;敢壮山布洛陀文化圈之成因[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悦南;;道教伦理与和谐社会的人格完善[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11期

2 陈名实;王炳庆;;谭峭及其《化书》的和谐社会理想[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广平;王广海;;伊斯兰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梁家贵;武云;;民间信仰与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以皖北地区为中心之探讨[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5 盘运;安阳;;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和谐社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贝贝;;宗教文化的现代性解读[J];时代人物;2008年04期

7 雷火剑;陈志壮;;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对宗教概念的新阐释[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杨明;刘登科;;中国佛教伦理文化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9 龙群;潘欣颂;;伊斯兰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综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吕晓芳;;现代人居理念中民俗风水心理存在之反思[J];社科纵横;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中;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奇;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宗教伦理探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2 蓝天;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潘欣颂;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4 王丽宏;阿訇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义芳;“解经”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金虎;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马丹丹;结合伊斯兰教育思想对回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金锋;佛教“自度度他”的内在超越性及其现世意义[D];贵州大学;2007年

9 刘江宁;和谐视阈中宗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皓明;转型期基督教信仰传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5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25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