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佛教
本文关键词: 韩愈 倡导儒学 排斥佛教 大颠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题对韩愈与佛教之关系的三个方面作一分析和说明:1.韩愈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主将以排佛著称,但他所倡导的儒学思想则可以说是在佛教思想的刺激与启发下逐渐形成的;2.韩愈是以其特有的原则和方式来与有文才的僧侣交往的;3.韩愈对僧人大颠修养境界的推崇与折服,既在于他是一无身心修养的文士,又在于他对儒家思想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并未能真正去关心和推进儒学自身的理论建设。
[Abstract]:The thesis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 Yu and Buddhism. As the main body of Confucianism revival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Han Yu is famous for his abstinence of Buddhism. However, the Confucianism thought he advocated can be said to be gradually formed under the stimul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Buddhist thought. 2. Han Yu interacted with the literate monks on the basis of his uniqu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3. Han Yu's admiration and admiration for the monastic realm of subversion is not only because he is a scholar without physical and mental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because he has only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ism. And failed to really care about and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 itself.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对当时士人社会的道德、精神与信仰生活的重塑之探讨”研究项目(113-162901)
【分类号】:B948;B222
【正文快照】: 在中唐儒学的复兴运动中,韩愈可谓这场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将,他在佛门强势佛风劲吹的中唐挺身亮出儒学的大旗倡导儒学,开启了宋代新儒学的序幕,被视之为宋代新儒学的先驱,故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治宋学必始于唐,而以昌黎韩氏为之率”[1]。历来对韩愈思想这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弟;孟子与韩愈的论辩艺术浅析[J];中国哲学史;1994年06期
2 马良怀;论韩愈、李翱思想的历史位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王连弟;孟子与韩愈的论辩艺术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钱伯城;;关于韩愈《原性》等篇的主旨[J];书城;1994年01期
5 何法周;韩愈研究中的两种倾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TB美生;;韩愈“文以载道”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许其端;;韩愈心理学思想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8 韦感恩;;韩愈的《天说》新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党天正;韩愈道统论与传统文化心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刘红旗;;柳宗元与韩愈经学思想异同略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鄂培;;韩愈·朱熹·戴震[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罗义俊;;儒家道统观发微[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洁琼;;论欧阳詹与唐代福建儒学文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李寿初;;中国古代人性思想述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何成轩;;朱熹对儒学南传的贡献[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姚品荣;;论中华养生的唯物主义战斗传统[A];新世纪江苏老龄事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葛兆光;系谱,还是历史[N];文汇报;2004年
2 解光宇;儒家“定性”学说与道德修养[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慧茹 李法强;孟子:继往开来的儒门亚圣(下篇)[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周炽成;荀孟在唐代的影响[N];山西日报;2009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张翼星;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论语》和《老子》[N];光明日报;2008年
6 陆永品;为老子《道德经》正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余晋湘;《孔子》的“战争”[N];音乐生活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树伟;试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D];郑州大学;2004年
2 曾军雄;《大学》“道”论及其对儒者价值的承载[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静;韩愈道统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征;韩愈道统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勇;黄绾艮止之学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淑青;李翱“援佛入儒”道德修养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燕;试论陈亮、叶适道统思想[D];山西大学;2011年
8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同来;石介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王建宏;从内圣外王到心性论[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7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7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