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北地区水神信仰的历史考察——以运河沿线区域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 明清 苏北 运河区域 漕运 水神信仰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既是漕运和河工重地,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地区。黄河水患、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苏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在明清两朝的倡导和推动下,苏北地方官员和民众修建了众多祭祀水神的庙宇和祠堂。崇祀水神在成为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以及黄运沿岸民众精神慰藉的同时,也使得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区域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Abstract]: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were transpor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which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river work, but also the region where the belief of the water god is more prevalent. Busy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frequent river work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of water god belief in the Northern Jiangsu Canal region. Under the advocacy and promo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ocal officials and people in northern Jiangsu built numerous temples and ancestral halls to worship water gods. Worship of water gods beca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flood hazard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well as spiritual comfort for the people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lso made the Northern Jiangsu Canal reg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owed a pluralistic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folk belief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B933;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慕东;章新芬;;黄河“夺泗入淮”对苏北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彭安玉;试论黄河夺淮及其对苏北的负面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3 钱程;韩宝平;;徐州历史上黄河水灾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明清徽州山林资源与徽人性格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高金;韩宝平;钱程;;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蒲霞;;《永乐大典》中《新安续志》编修时间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李磊;;明清徽商外向流动对徽州本地的负面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胡梦飞;;明代徐州地区治黄保运措施及其影响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景刚;韦应物与滁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周雪根;;清代吴江女学兴盛及缘由辨析[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8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邱新立;近代对章学诚方志编纂理论的扬弃[J];沧桑;2003年04期
10 吕君丽;;清代巢湖地方志中辑存景物诗价值例说[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邱敏;;南北朝扬、徐等州的行政区划与“苏北落后于苏南”的历史成因[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邱敏;;南北朝江苏地域经济开发的差异——兼论“苏北落后于苏南”的历史成因[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程诚;程可石;;浅谈东台草煎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力;;清代前期关税征管制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6 许建华;;香山帮工匠的辉煌杰作——紫禁城[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2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振中;徐铉及其文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传友;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吕红;清代资源型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邹逸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S1期
2 彭安玉;试论黄河夺淮及其对苏北的负面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3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与城市兴衰[J];江汉论坛;2006年05期
4 马雪芹;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5 韩宝平,冯启言,焦险峰;水环境变迁对社会、文化演变的影响——典型实例简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李德楠;;明代徐州段运河的乏水问题及应对措施[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7 钮仲勋;黄河与运河关系的历史研究[J];人民黄河;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重;康熙治理黄、淮、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史;1997年01期
2 刘兵;;明清运河区域人格神信仰成因探析——以白英为中心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嵇果煌;漕运春秋(下)[J];交通与运输;1998年02期
4 周建明,李启明;北宋漕运与治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刘清平;明代漕运史浅谈[J];沧桑;2005年Z1期
6 郭志安;;北宋黄河治理弊病管窥[J];中州学刊;2009年01期
7 李瑚;清代嘉道年间漕运与盐法的改革[J];求索;1983年05期
8 张义丰 ,高溪泉 ,慧慕;大运河的通塞与唐王朝的兴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吴琦;清代湖广漕运特点举述[J];中国农史;1989年03期
10 周建明;《宋史》辨误二则[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斌;;从明清黔中田土税赋看贵州民族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佟辉;;《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的多重性质及对现实的启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佟辉;;《漕运通志》[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范金民;;清代前期刘家港的豆船字号——《太仓州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见[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伍跃;;日本明史研究情况简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9 于德源;;清代北京的京、通两仓[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刘大治;张宜珍;;明清漳泉移民与台湾经济开发[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崇旺;明清江淮的水事纠纷[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朱亚非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概说[N];联合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本报通讯员 袁瑞成;安丰镇两改规划保护明清古街[N];新华日报;2006年
4 朱士石;从三帮漕运档案 谈三帮漕运情况[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王丹薇;珍贵的四件明清诰敕文书[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记者 张孺海 黄中朝 通讯员 陈华平 杨明;浪河有一条明清街[N];湖北日报;2006年
7 陆蔚;明清云南的文人[N];云南日报;2001年
8 ;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实习记者 魏淑民;游走在多重角色下的本色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黎笳;名片与明清交际风尚[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2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7 张天杰;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D];湖南大学;2012年
8 孙彩红;唐代政府的粮食需求与财政经济[D];厦门大学;2002年
9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龙;明清东莞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黄建荣;明清江西省“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存;明清宫廷事务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孝利;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亚红;明清山陕商人与西北市场化进程[D];西北大学;2001年
7 何仁美;明清以来赣北地区宗族的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正亭;滇盐与明清云南社会经济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璇;明清两朝的禁书与思想专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2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