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伏藏文献解读哲孟雄的起源与特征
本文关键词: 哲孟雄 伏藏文献 伏藏师 藏传佛教 出处:《中国藏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哲孟雄同藏族在政治、社会、经济、族群各个层面有密切重要的联系。藏传佛教对哲孟雄的社会发展与宗教信仰更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哲孟雄起源的记载皆出自藏族传统史籍中的伏藏文献。哲孟雄以伏藏典籍建构了自己的起源历史,这种以宗教神圣性的诠释观点亦是藏族最为普遍且共通的史学特征。由于这种鲜明特殊性,哲孟雄成为藏传佛教的宗教传播圈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Abstract]:Philosophy Mengxiong has close and important ties with Tibetans at the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ethnic levels. Tibetan Buddhism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ligious beliefs of Zhe Meng-hsiung. Therefore, the origin of the origin of philosophical Mengxiong is recorded from Tibeta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documents. Che-Meng-hsiung has constructed his own origin history with his own ancient books. This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us sacredness is also the most common and common historical feature of Tibetan nationality. Due to this distinctive particularity, Cher Meng-hsiung has become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circle of religious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K356;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启银;;明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和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项江涛;;新视角下的羌姆乐舞[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3 索郎玉珍;;关于宗教财产权的法律现状分析——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佛教寺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年23期
4 朱丽霞;;吐蕃寺院考析[J];佛学研究;2010年00期
5 牛婷婷;汪永平;焦自云;;拉萨三大寺建筑的等级特色[J];华中建筑;2009年12期
6 焦自云;汪永平;;从聚落到城市——西藏泽当城市形成探源[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7 牛婷婷;汪永平;;拉萨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发展概况[J];华中建筑;2010年12期
8 次旦;;藏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与生命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9 吴琴峰;;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藏区的本土化[J];学理论;2011年02期
10 东·华尔丹;;从西藏与周边地区的沟通看藏族文化变迁[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柏景;;川西地区藏羌高碉建筑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项江涛;;文化多样性传播及藏传佛教发展趋势讨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3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6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9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马健在;九寨沟达吉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秋花;细节变异与地方认同[D];兰州大学;2007年
3 田峰;吐蕃交通四题[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欣荣;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5 沈文洁;藏传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丽;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教义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7 张晓东;论苯教对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8 马广辉;拉萨乃琼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韩福娜;论《尘埃落定》的空寂观[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慧;阿来文学作品和苯教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2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2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