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太平经》的道教神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8 21:38

  本文选题:太平经 切入点:道教 出处:《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一本经典。它创建了道教神学的理论框架。第一,《太平经》构造了一套完整的世界图景。上有神仙天庭下有鬼魂地府中间是人类世界。在上界天庭中神仙们衣食无忧,不同等级的神仙分担着不同职责。地府则是一片黑暗、永无天日的凄惨境遇。地府中专门有地曹司命根据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来审判鬼魂。人生所在的世间是一个流灾充斥的浮华世界。第二,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人短暂而唯一的人生中要遭受过去世界里遗留下来的承负痛苦。人生有两种归宿。尊神修仙获得仙籍而成为神仙上达天上仙庭去享受仙衣仙食的美好生活。如果人一直愚昧不止,死后就会成鬼下地府。第三,《太平经》认为修仙是正途,只有成神成仙才能摆脱人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成仙形式有两种:一是尸解,二是白日飞升。第四,行善积德是修仙之本。天神喜爱善人善事痛恨恶人恶事。努力做善事就会感动天神,从而获得天神的爱护与怜悯。为善是天神的神圣旨意。为善具体的要求就是孝顺忠信。只有先做到了孝顺忠信之后才能修行。第五,《太平经》中有很多修仙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守一之法。守一可再细分为守神、守天地大道、守元气及守护人自身的核心部位。另外还有诸如存思、食气、胎息、饮药、吞复文、忏悔及诵经等修仙之法。只有持之以恒的勤修才能最终位列仙籍。《太平经》的修仙理论和修仙方法为道教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aiping Jing is a classic of early Taoism. It crea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aoist theology. First, Taiping Jing constructed a complete world picture. In the heavenly court of the upper world, the gods have no worries about their clothing and food, Different levels of gods share different duties. The earth is dark, The miserable circumstances of never the sun. There i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earth to judge ghosts according to what people do in the world. Life in the world is a flashy world full of disaster. Second, man is the unity of spirit and spirit. In a man's short and only life, he has to suffer the suffering left over from the past worl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nds in life. To honor the god and to repair the immortals and become the fairy to the heaven to enjoy the beautiful life of the immortals, such as the food of the immortals. If a man is always ignorant, After death, it will become a ghost below the earth. Third, the Taiping Classic thinks that it is the right way to repair immortals, and that only by becoming gods can we get rid of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beings. There are two main forms of becoming immortals: one is autopsy, the other is the rise of the white sun. 4th. Good deeds are the foundation of immortality. God loves good people and abhors evil deeds. If you do good deeds, you will move the gods. To obtain the love and mercy of God. To be good is the divine will of Go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goodness is filial piety and faithfulness. Only after filial piety and faithfulness can one practice practice. 5th,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actice immortals in the Book of Peac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is to observe the method of one. To defend one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keeping God, defending the main road of heaven and earth, guarding the vital energy and the core parts of the guardian himself.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such as thinking, eating qi, foetal information, drinking medicine, swallowing rewriting. Repentance and chanting are the methods of practicing immortals. Only persistent and diligent practice can be finally ranked as the immortals.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practicing the Immortals in Taiping Jing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aoism.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孙以楷;回归与超越:老子与他的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王燕;葛洪仙道学说的统一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李尊,孙小金;道家与道教的区别[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前;;“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秦德颇;郭旭阳;;古均州“静乐宫”名考辨[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家葵;陈楚明;孙灵根;吴纯洁;;炮炙“火候”考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黄海波;;《内经》形神兼养的医学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5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7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5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85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85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