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东正教教区中的妇女
本文选题:俄国东正教 切入点:教区妇女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正教教区中妇女的地位特殊,神父的妻子及女儿、城市及农村中的女教民、特权阶层妇女及女知识分子构成教区妇女主体。僧侣阶层妇女坚决捍卫宗教规章与礼仪,较之其他信徒更加虔诚;女教民的信仰更加实用,大多钟情于传统宗教教义与仪式;一定时期内特权阶层妇女与女知识分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教区中的妇女婚姻生活较为复杂,维系婚姻的纽带并不是感情,其婚姻具有较大的功利性,多数妇女婚后生活较为不幸。改革后随着妇女外出务工人数大量增加,先进思想不断传入,妇女地位有所改善。布尔什维克胜利之后,妇女权益有所保障,但传统宗教思想仍根深蒂固。
[Abstract]:Women in the orthodox parish special status, the priest's wife and daughter, femal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of the city and the people, the privileged women and female intellectuals constitute a parishioner subject. The priestly class women resolutely defend religious rules and etiquette, compared with other believers more religious beliefs; female teach people more practical, mostly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religion the doctrine and ritual; influenc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privileged women and female intellectuals can not be ignored. The women in marriage is more complex, the marriage bond is not feeling, its utilitarian marriage with larger, married life most women is unfortunate. After the reform with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men migrant workers, advanced thought a resul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s of women has improved. Bull J Vic after the victory,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but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thought is still ingrained.
【作者单位】: 俄罗斯特维尔大学历史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分类号】:B9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云贵;;巴布宗教思想述要溯源[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2期
2 赵丹;;《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评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3 鲜鹏;;伊斯兰教律与穆斯林民族教育之契合关系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冯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明芳;;马启西思想及西道堂社会实践的启示[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6 张训谋;;适应与超越——宗教与社会关系初探[J];中国宗教;2006年11期
7 王文生;;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谭贤楚;张明波;;魏晋时期宗教思想中生存智慧的社会学阐释[J];前沿;2008年07期
9 郝杰;;谈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10 荣国庆;;金元时期泽州宗教、民间信仰的演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民;;20世纪初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2 龚学增;;论宗教与民族[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段琦;;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发展互动关系浅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李小科;;《论自由》中的宗教片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松柏;;龟兹k芈谀欠鹪煜裼氪蟪朔鸾蘙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徐辉;;基督教在西方教育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兼论宗教与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8 奈良行博;潘宏立;;道教在日本[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9 吕大吉;;马启西的历史启示[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10 胡同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和交融——敦煌北凉石窟怫教艺术文化内涵探析[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惠兰;林语堂的宗教思想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戴燕;宗教宽容: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陈星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宗教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徐小跃;世俗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模式形成的前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方立天;“四恩”思想与世界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方立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王小平;转世的谜团[N];南方周末;2008年
8 学诚;和为贵 兼相爱[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濮文起;无为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滕育栋 肖春飞 刘丹;“国学热”意味着什么?[N];福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虎;周代宗教思想的演进[D];西北大学;2002年
2 陆丽青;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许宏;巴布宗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7 郝瑞斌;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红珍;村民皈依基督之路及其宗教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盛肖霞;14-17世纪俄、中寺院经济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王燕荣;西哥特第三次托莱多宗教会议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杜仲;论春秋战国时期世俗思想与宗教思想的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方宇鹏;评韦伯宗教思想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对立[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马晓旭;马万福宗教思想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温宏巍;试论牛顿思想体系中的宗教观[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丹丹;结合伊斯兰教育思想对回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尚励;论康德的宗教哲学[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刘业才;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中国化的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6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8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