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和谐——青海省循化县多民族、多宗教共同信仰阿尼夏吾神山现象分析
本文选题:共享和谐 切入点:阿尼夏吾神山 出处:《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
[Abstract]:In Xunhua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ere is a Tibetan folk Shenshan belief, Tibetan Buddhism, a sacred place shared by Islam. Among the believers who worship this holy place are Tibet, Turkey, Mongolia, Salah, Hui, Dongxiang and other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e Tibetan language is called "Anishago," and the local Muslims call it "election deer Gongbei." around the shrin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have formed tolerance among themselves.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in this region have been ab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respect each other, and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through a series of competitive gam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f the believer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religions can deeply understand each other's national feelings, religious taboos, living customs and so on, they can achieve mutual respect and tolerance.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This is also the inherent root of the long-lasting phenomenon of belief in the Shenshan of Anishavu. This experience is for many nationalitie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高级中学;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青海藏传佛教信仰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为:0910KYQN30
【分类号】:D6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伟;李臣玲;张海燕;;分歧中的和谐——奄古鹿拱北的人类学调查[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冯双白;论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的源头及其流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小红;何启儒;;青海旅游开发中人文景点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崔永红;也谈西王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3期
5 熊文彬;从版画看西夏佛教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6 彭措泽仁;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7 陆水林;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与清朝关系初探[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8 程颐工;黎丹与青海近代民族教育[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9 李保文;唐古特·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考[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10 杜常顺;明代留住京师的藏传佛教僧人[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谈天;;面向现代化的选择——关于西道堂模式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5 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8 韩得福;;撒拉族村落空间结构及空间观[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9 鲁顺元;;卓仓藏族的婚姻圈:基于郭尔三个村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才华多旦;;“勺哇”人的族源考辨[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树;国民军入甘及社会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世定;泽库县政权建设研究(1953-1957)[D];兰州大学;2011年
8 周亮亮;20世纪50年代青海牧区经济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巨晶;神山、自然与部落[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伟,李臣玲;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信仰[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成俊;;甘青边界的互惠共同体:循化县各民族的生计模式与交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循化儿女绣新景 高歌猛进向未来[J];青海政报;2007年15期
3 韩永春;韩志强;;青海省循化县养老调查[J];青海金融;2013年10期
4 孙舜保;;浅谈新《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及实施[J];养殖与饲料;2011年08期
5 梁重庆;;海东市开展打击“四抢”专项行动[J];青海国土经略;2013年04期
6 杨兆麟;青海的撒拉族之乡[J];炎黄春秋;2002年0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顺祥;张宏亮;刘永庭;孟晓平;;青海省循化县色素万寿菊试种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彦 唐东宏 记者 邵可欣;市发改委帮扶青海循化见成效[N];抚顺日报;2006年
2 分社 韩青龙;循化农村开展“三讲一树”活动[N];青海日报;2007年
3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绽旭东;循化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N];青海日报;2007年
4 林萍邋韩生英;整村推进惠及循化2万贫困群众[N];青海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马兰芳;循化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N];青海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绽旭东;循化发展特色劳务经济[N];青海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吴彬;强卫在循化县调研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N];青海日报;2009年
8 马兰芳 张淑斐 分社;多彩循化旅游热[N];青海日报;2009年
9 马卫军 赵海鑫 分社;循化文化增收之路越走越宽[N];青海日报;2009年
10 马兰芳;“筑巢引凤”7个项目落户循化[N];西海农民报;2010年
,本文编号:1597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9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