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与祆教的在华传播——以固原史姓人墓地为中心
本文选题:入华粟特人 切入点:祆教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粟特人信仰祆教,四、五世纪以来,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不断来到中国,从而促进了祆教在中国的传播。结合国内粟特人考古资料探讨入华粟特人与祆教的相关问题,可以看出,粟特人信仰的祆教,随着粟特人来华,得到传播。祆教在数百年的传播过程中有所变化,并对中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bstract]:The Sogites believe in Zoroastrianism. Fourth, since 5th century, the Sogites have been coming to China through the Silk Road, thus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Zoroastrianism in Chin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Zoroastrianism believed in by the Soges came to China and spread along with it. Zoroastrianism changed in the course of hundreds of years and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宁夏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子项目(项目编号:ZY201202)“丝绸之路与固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宁夏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西交流史视野下的宁夏民族与佛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78;K87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鼐;;中国最近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郭云艳;;萨珊波斯帝国在拜占廷金币传入过程中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5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朱宏斌;;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7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马华阳;;宋代麦粟种植的南下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4 郑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区的居民结构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王欣;;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文明交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硕;唐僧取经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玉强;唐代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运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伟超;;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考古新视野丛书 中古华化祆教考述[J];文物;2010年06期
2 冯贺军;《重修七帝寺碑记》释解[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2期
3 解梅;;唐五代敦煌的祆教文化[J];社科纵横;2007年12期
4 萧潇;;青州傅家画像石艺术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施安昌;北齐徐显秀、娄S崮怪械幕鹛澈屠衿鱗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6期
6 李明伟;粟特:雾里看花——评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J];敦煌研究;2005年01期
7 冯恩学;;下颌托——一个被忽视的祆教文化遗物[J];考古;2011年02期
8 解梅;唐五代敦煌地区赛祆仪式考[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9 李永平,周银霞;围屏石榻的源流和北魏墓葬中的祆教习俗[J];考古与文物;2005年05期
10 黄腾华;李小稳;;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碑刻述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宾头卢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桑良至;;徽州祠堂的历史作用[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崔华;;试析汉代陶灶上的“灶神”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金洪;;惠安螺城青山庙[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5 暨远志;;北凉石塔所反映的佛教史问题[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江风;;汉画玉璧图像的文化象征[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保平;;汉代的吉祥信仰与吉祥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辛怡华;;阳山墓地人口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黄桂秋;;巫麽信仰:广西左江崖壁画新探[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陈维彪;;浅谈《龙门二十品》的地位、影响及其意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伯勤;我国发现的祆教画像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国风;社祭[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3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王钰 大宝;不流通的货币——厌胜钱[N];吉林日报;2006年
4 董磊 田国栋 张秀梅;风雨千年羲皇庙[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冯国;千年古粟特人墓再现丝路传奇[N];甘肃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平;盛唐宁夏很开放[N];宁夏日报;2010年
7 王宇;共赏浔阳无价之宝[N];深圳商报;2006年
8 张世辉;请您关注宗教遗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张哲浩;西安古墓再现丝路传奇[N];科技日报;2003年
10 张素英;浅谈民俗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N];山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孙武军;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敏;陕北地区的地藏造像及其信仰[D];兰州大学;2012年
2 释见证(古骐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芳;清代湖南地区道教造像[D];湖南大学;2013年
4 单海澜;yE教祭司鸟神与千秋、万岁图像之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5 张浩然;戈壁弃城遗址的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6 姜冬花;石窟艺术的人性化内涵[D];延边大学;2005年
7 乔婧;重建寺庙:当代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再重塑[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耿晓玲;民间艺术内丘神码的文化审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晶;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世俗化审美特征及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丁媛;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8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0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