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价值——以昌吉西圣观音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3 23:27
本文选题:佛教 切入点:寺院文化 出处:《昌吉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昌吉州西圣观音寺实地调研基础上,观察并论述了佛教团体内部在文化功能上所做的适应性转型,认为寺院文化作为社会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建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尝试和实践为佛教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找到了连接点,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而以佛教寺院为特征和立足点的进一步的文化建设,其方法和路径则需要更加努力地探寻和建构,以期为社会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Xisheng Guanyin Temple in Changji Prefecture, this paper observes and discusses the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function within the Buddhist group, and considers that the temple culture is a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odern urban culture, i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Many attempts and practices have found the connection point for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adaptation of social culture. The method and path of further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Buddhist monasteries a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oothold need to be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more diligently in order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culture.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西域佛教研究史”(11&ZD118)
【分类号】:B9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拉灿;《中国佛教寺院大观》出版[J];中国宗教;2000年02期
2 徐玉成;关于国家对佛教寺院免税问题答读者问[J];法音;2002年12期
3 钟镇藩;利在当代 惠泽后人——评刘国强的《湖南佛教寺院志》[J];船山学刊;2004年03期
4 李芳民;唐佛教寺院与社会救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高寿仙;;北京寺院研究的扛鼎之作——读何孝荣《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张德信;;一部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的力作——何孝荣著《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读后[J];博览群书;2008年04期
7 张雨涛;;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活动的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8 拉灿,常正;《中国佛教寺院大观》画册(下卷)出版[J];法音;2001年01期
9 麻尧宾;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社会资源述略[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10 钱俭忠 ,胡倩 ,雷俊峰;杭州市佛教寺院加强现代化管理的情况调查[J];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钱钢;全省佛教寺院住持培训班在镇举行[N];镇江日报;2010年
2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方广,
本文编号:1608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0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