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因明”未必等于“佛教逻辑”

发布时间:2018-04-18 21:52

  本文选题:因明 + 佛教逻辑 ; 参考:《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因明"一般被解释为"佛教逻辑"。但追溯其在印度的渊源和传入中土、东瀛后的内涵,就会发现"因明"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思想史背景下,其所指是有所变化的。究竟该如何理解"因明"、"佛教逻辑"等词的含义,就要看是在何种意义下、何种思想背景下理解,不可一概而论。文章以因明的重要传承地日本为例,通过考察"因明"在北传过程中意义的变化,阐明玄奘所创"因明"一词在不同思想史背景中的具体所指,再现其千余年佛学研究的研究轨迹以及与汉地因明研究的不同。
[Abstract]:InMing is generally interpreted as Buddhist logic.But looking back on its origin in India and its connotation in China and Japan, we can find that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word "InMing" has changed in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ideological historical backgrounds.How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InMing" and "Buddhist logic" depends on the meaning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 which can not be generalized.Taking Japan, an important heritage of InM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y examining the changes in the meaning of "Inmin" in the course of its northward transmission, illustrates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the word "InMing" in different ideological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hich was coined by Xuanzang.It reproduces the research track of Buddhism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nd the difference from the study of Han and Yi Ming.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重点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项目“日本的陈那因明研究”
【分类号】: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平,杨金萍;从佛教量论看翻译的实质及类型划分——兼论翻译理论中的不可译性问题[J];现代哲学;2004年01期

2 贾玉树;论科学理论的"实在"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忠庚;汉唐佛教与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3 高颖;《大毗婆沙论》的修心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爱林;自相与现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刘艳芬;佛教与六朝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罗希;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瑾;刘邦凡;魏玮;;论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东宣;巫白慧的印度哲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砚 杨晓南;光影拉卜楞[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魏德东 李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佛教居士林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1770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70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