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法华秀句》卷中研究
本文选题:最澄 + 法华秀句 ; 参考:《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3期
【摘要】:日本佛教大师最澄撰写的《法华秀句》卷中完好保存了印土与初唐佛性论争的重要文献。其中印度部分以《瑜伽论》与《佛性论》为中心,辅之道伦《瑜伽义记》与慧赞《佛性论疏》作为注释,开显出性得佛性与修得佛性的两种不同路径。唐代部分先述道生与智胜佛性论争,此后记载了因玄奘新译而掀起的灵润、神泰、义荣三人的激烈讨论。
[Abstract]:The Japanese Buddhist master's Fa Hua Xiu sentence contains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he debate between India and Buddhism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Indian part takes Yoga Theory and Buddha Nature Theory as the center, supplemented by the Daoren Yoga Book of Yoga and Hui Zan < Buddhist Nature Theory] as annotations, and opens two different paths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Buddha and the nature of the Buddha.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aoism and Zhisheng Buddhism was first described, and then the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three people, Ling run, Shen Tai and Yi Rong, was recorded as a result of Xuanzang's new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2期
2 彭氏子;古典文学中的佛性[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3 张晶;;佛性论之于南北朝的美学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4期
4 汪韶军;;无情有无佛性——论佛性论在南禅思想中的地位变化[J];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5 方立天;佛性述评[J];求索;1984年03期
6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研究;1987年07期
7 赖永海;佛性与人性——论儒佛之异同暨相互影响[J];哲学研究;1989年11期
8 胡遂;佛性 童心 性灵──禅宗与诗话理论关系探讨之一[J];求索;1994年01期
9 胡遂;论李贽“童心说”“私心说”与禅宗佛性论之异同[J];船山学刊;1999年02期
10 周贵华;中国佛教佛性观[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金华;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辩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焕忠;佛性论与儒家人性论重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文进;存在的澄明与佛性之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志刚;竺道生佛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家欢;百丈怀海禅师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冯永昌;北朝地论师“当常”、“现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径真;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实践及其现代价值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文超;唐宋时期禅宗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3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