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苏文化圈内送魂文化研究
本文选题:藏族 + 纳木依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0期
【摘要】:生活在尔苏文化圈内的藏族各亚族群和彝族都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他们敬奉先祖,祭祀神灵。亲人去世,要举行送魂仪式。送魂仪式包括请神、祈福、遣魂、指路、安灵、回神等主要环节,是文化圈内各族群丧葬文化的最高级形式。送魂的主旨是通过指路和杀鬼仪式,让亡灵顺利回归天国,讨好亡灵,生者和逝者结成同盟,祈求亡灵成为先祖后庇佑后代兴旺发达。
[Abstract]:Tibetan subethnic groups and Yi people living in Ersu cultural circle all believe in animistic primitive religions. They worshipped their ancestors and offered sacrifices to gods. When a loved one dies, a funeral ceremony will be held. The spirit sending ceremony, which includes inviting God, praying for blessing, sending soul, guiding the way, resuscitating spirit and so on, is the most advanced form of the funeral cultur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ultural circle. The main purpose of sending souls is to guide the way and kill ghosts, let the dead return to heaven smoothly, please the dead,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form an alliance, and pray that the dead will become the forefathers and bless the future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西昌学院;
【分类号】:G122;B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德和;;甘洛县尔苏藏族的丧葬习俗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2 李星星;;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德和;;尔苏藏族“渣卓”节日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古涛;王德和;;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纳木依藏族与尔苏藏族服饰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3 王德和;古涛;;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苏藏族婚姻支付与婚俗调查研究(二)[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马毅;包天天;;尔苏藏族民歌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2期
5 古涛;;川西南藏族的神灵崇拜和驱鬼驱邪仪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刚;互动与相融[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龙西江;;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下)[J];西藏研究;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与闻;中国藏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中国藏族文化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在奥斯陆召开[J];世界民族;1998年03期
2 仁青卓玛;;小议藏族吉祥符号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3 仁真洛色;正确认识和对待藏族传统文化[J];中国藏学;2001年03期
4 才让措;宗者拉杰和他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2年03期
5 赵心愚;;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6 华子;一位外国教授和一位藏族学者眼里的藏族文化[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4年02期
7 杨嘉铭;走进雪域象征文化的殿堂——《藏族吉祥文化》序[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友富;李旭;;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燕;掀起你的头盖来——解析藏民族思维中的梦幻意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拉都;;藏族“SM”(SP)符号的来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登全;;试论我国藏区的文化观问题[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段梅;;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释略[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曾永义;;青海掠影[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乌磊;;异质草原文化的定位与旅游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傅宏;;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江玉祥;;保护羌族文化,必须慎言整体搬迁——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四川工作基地成立暨专家调研工作会”上的发言[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8 汪静泉;;保护和传承需要三方力量的聚合[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鹤颜;给新场镇一个欢乐的理由[N];雅安日报;2007年
2 记者 袁丽霞;欢乐上九节 硗碛“吸金”上千万[N];雅安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何汀;柴达木,,歌声如潮[N];青海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曾江 张春海;原汁原味藏历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洪磊;藏族传统手艺人高贵的“缺心眼”[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记者 张家伟;澳门“藏族非遗展”闭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徐英梅 杨振军 苏琳喜;让生活充满阳光[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熊建;藏文化元素融进都市生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郭亮亮;年年雪顿节 一节赚一年[N];中国贸易报;2008年
10 康定县委宣传部;康定金花绽放东南亚[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央倩;论藏族茶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扎西白吉;论翻译对语言及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多杰拉旦(Rdo Rje Rb Brtn);浅析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马文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4 魏琳;从丧葬仪式看村落文化的涵化[D];云南大学;2010年
5 索南;文化继承与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陈重;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D];西藏大学;2008年
7 斗太加;藏族民间煨桑习俗及其桑文的文化内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8 赵洁;洛大村传统酿酒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34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3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