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福田思想与社会慈善事业
本文选题:佛教 + 福田思想 ; 参考:《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福田思想是佛教教义中极具号召力的慈善思想,是佛教实施慈善事业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异质文化,佛教在与中土儒、道伦理相融摄过程中,其福田观念中积德行善、自利利他等要素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内化于人们的价值信念中,使之成为社会道德伦理存续的重要心理根基。此种价值信念在实践上表诸于扶世助化、社会救济、生态保护等社会功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繁荣与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佛教福田思想在社会慈善领域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Abstract]:Fukuda's thought is a charismatic charitable thought in Buddhist doctrine an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charity in Buddhism. As a heterogeneous culture, Buddhism, in the process of merging with the Confucian and Taoist ethics of the Middle Earth, has gained the general approval of the people and internalized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its Futian concept of virtue, altruism, and so on. Make it become the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morality and ethics. In practice, this kind of value belief is embodied in social functions such as social assistance, social relief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which objective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harity. Therefor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value and function of Buddhist Futian thought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harity will benefit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3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10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李志祥;;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王新;;市场经济——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宗震;;孙中山的伦理观和国家社会主义政策[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申红玲;;《说文解字》中所见产科词语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6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瑞堂;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潇;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郭颖悟;腐败的经济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8 蒋建国;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D];湖南大学;2001年
9 赵银亮;影响东亚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庆纪;幻术母题与明清通俗小说[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岩峰;;贝叶寄语——试谈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J];华夏地理;1981年01期
2 明真;;开创佛教事业的新局面[J];法音;1983年06期
3 宏船;;在中国佛教协会欢迎宴会上的讲话(摘要)[J];法音;1986年01期
4 净慧;;戒学讲座之二 三宝及归依[J];法音;1988年06期
5 魏承思;;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J];学术月刊;1990年11期
6 ;三万佛教徒云集甘丹寺共庆展佛节[J];法音;1990年10期
7 J.B.迪萨纳雅卡 ,古柯;达摩波罗与僧伽罗佛教民族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9期
8 体圣;;弘扬佛教文化精华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常妙;;促进宗教对话 致力人类共生——第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日本举行[J];法音;2006年11期
10 凌海成;;卷首语[J];佛教文化;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德东;;当代中国佛教的保守与开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顾意亮;184天,一笔珍贵的财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宗凌;释迦牟尼佛指舍利[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刘舒凌;中国佛协为日本地震灾区祈福并捐赠100万元善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钟浮;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与法门寺地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甘孜州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领导讲话(摘登)[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6 龙洁 记者 罗玉蓉;市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N];宜春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月清 实习生 陈利;王侠接见省佛协第六次代表会议部分代表[N];陕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虹;佛教信仰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方式[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尹晶;从《高僧传》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人格的塑造[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李琼;1963年南越的“佛教徒危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薛慧敏;佛教徒皈依原因、宗教性差异调查与佛教心理保健功能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6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