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关于“唯识”一词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0 04:14

  本文选题:唯识学 + 梵本 ; 参考:《哲学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正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 Le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引领这场论争的主要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国内学者的加入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汉本的对勘,发现汉译与梵本存有一些差异,因此断言玄奘等人那种"不加区分"、"混淆概念"甚至"误译",是造成千年来唯识学治学领域混乱的主要原因。有鉴于解读唯识基本概念对研究整个唯识学至关重要,笔者以为有必要透过语言分析和义理研判,对那些被误读了的梵文概念做必要的纠偏和厘清。
[Abstract]:Since the discovery of Sanskrit's Song of knowledge 30 in Nepal by Sylvain Levivius, a Frenchman, in the 1930s, there have been doubts about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ancient masters of the Classics, such as Xuan Zang, and so on. It has never stopped. The debate was led by some European scholars, followed by Japanese scholars after World War II, and by domestic scholars in the early 1980s. They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Sanskrit, so they assert that Xuanzang's "indiscriminate", "confused concept" and even "mistaken transl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onfus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studies in the past thousand year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unscrambl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knowledge to the study of the whole science of knowledg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 and clarify the concepts of Sanskrit that have been misread through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jus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9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贵华;唯识与唯了别——“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J];哲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赖功欧;;中国哲学三十年研究历程之回顾[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2 肖永明;;唯识根本义理辨[J];法音;2009年10期

3 成建华;;关于“唯识”一词翻译问题的再思考[J];法音;2014年03期

4 赖功欧;中国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25年历程之概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陆沉;;“唯识”与“唯了别”辨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曹彦;;从梵语波你尼文法论证玄奘“唯识”翻译和理解的正确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茅宇凡;“唯识”理论中的“名言”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夏年;;百年的唯识学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01期

2 慧仁;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J];法音;2003年12期

3 ;心识的力量——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J];佛学研究;2005年00期

4 袁经文;实在世界及其层面超越——现象学视域的唯识学发微[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5 胡晓光;;从“二分”说看唯识学的主客相关理论[J];法音;2006年01期

6 徐东来;;唯识种子断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常峥嵘;;“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问题及其价值意蕴——唯识学一个传统问题的再探讨[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8 横山}一;顺真;刘泓;;唯识之意趣[J];世界哲学;2007年01期

9 陆沉;;“唯识”与“唯了别”辨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周贵华;;再论“唯识”与“唯了别”[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彦琴;史运芳;;佛教之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探究——以唯识学种子说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书评人 陈克艰;一本根底故、裁断新的佛学门径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杨新宇;从公众选择角度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李恒威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当代意识研究中的东西方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山杉;钢和泰年谱订误[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广良;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小强;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连朋;在佛学与哲学之间[D];南开大学;2006年

5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慧;唐代唯识学发展脉络及其在敦煌地区的流传[D];兰州大学;2008年

2 袁宏禹;王恩洋唯识学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宏涛;中国唯识学的心性思想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孙改明;论熊十力与唯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荣益;禅宗发展的唯识学背景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高勋;王恩洋唯识学思想探微[D];吉林大学;2009年

7 宋玉波;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中古时期)[D];西北大学;2000年

8 王蒙;浅析唯识学种子说[D];吉林大学;2007年

9 江瑞毅;唯识学转识成智问题的现象学解释[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陶丽霞;佛学唯识论中的心理学问题[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1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