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建构中的想象与实践——以民国时期的广东回族为例
本文选题:民国 + 广东回族 ; 参考:《回族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民国时期,广东回族的宗教人士和知识分子积极运用本地的社会、文化和象征资本,形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广东回族穆斯林通过实践日常宗教仪式、庆祝民俗节庆、维系神圣空间和组织人口普查等方式,确立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在当时社会思潮革新、社会结构变迁和国际局势动荡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广东回族穆斯林又积极参与到作为整体性的回民和中华民族的构建当中。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ligious personages and intellectuals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Guangdong made active use of local social, cultural and symbolic capital to shape the cultural traditi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Hui Muslims in Guangdong established their own subjectivity and identity by practicing daily religious rituals, celebrating folk festivals, maintaining sacred space and organizing cens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thoughts, the changes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turbulence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he Hui Muslims in Guangdong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i people and the Chinese nation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分类号】:B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郭华清;赵春晨;;近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近代广东为重点[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马建钊;广州回族社区的形成与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马建钊,,刘淑英;广州回族来源考[J];回族研究;1996年01期
5 李兴华;;广州伊斯兰教研究(上)[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永祥;;吉登斯:时空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贺奇兵;潘琴;;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与脱困——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之再改进[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马戎;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周文玖;;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潘乃谷;;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石毅;;“大都市研究——社会、人口、文化”专题综述[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陆琦;郑洁;;广州古园林札记[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5 谈天;;面向现代化的选择——关于西道堂模式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肖宪;;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映红;张鸣;;新中国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内在影响——浙江XF村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舒畅;法治的控权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冬冬;国家与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居民委员会[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贾素宁;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视域中的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进;陈独秀的宗教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宏明;广东佛教教育刍议[J];佛教文化;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梁华;民国时期的云南高等教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2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略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何开庸;民国时期南京的著名教育家(四)[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4 单辉;关于民国时期方志经费支出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史志;1995年03期
5 曾伟;民国时期的广东粮食状况[J];广东史志;1999年04期
6 ;贵州城镇史迹(二) 民国时期的贵阳县[J];理论与当代;2002年09期
7 王正元;民国时期的"夏时制"[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8 齐志全;;民国瓷器的鉴别之法[J];收藏界;2005年08期
9 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6年02期
10 ;北京举人村——灵水[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4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6 复旦大学历史系 赵嗣胤;解读1500年的都市繁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8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9 邢军;行业协会的身份认同与法律规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10 林南中;纪念章见证民国时期漳州的一次体育盛会[N];闽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6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6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