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全真道社会功能探析
本文选题:全真道 + 精神慰藉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全真道作为金元之世兴起的北方新道教,以其特有的教义宗旨和行为方式,关注性命于乱世,对金元之际的社会安定起到了礼义、刑罚无可替代的作用。概而言之,金元全真道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社会教化和文化整合三个方面。
[Abstract]:Quanzhen Taoism, as a new Taoism in the north of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paid attention to life in troubled times with its special tenet and behavior,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penalty was irreplaceabl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ocial function of Quan Zhen Tao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spiritual consolation, social enlightenment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95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祺,王恒展;《聊斋志异》与佛教文化研究述评[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周良发;;梁漱溟与钱穆的文化观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夏当英;;女性视角下的全真教修道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洪礼维;赵光军;;孝伦理与封建中国生产方式的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琪;;公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铁;贝为全;潘柳燕;;民族地区宗教组织的结构与功能[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曹婕;黄娅;;试析雷山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赵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丽;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文化影响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延川;重阳祖师及七真事略[J];中国道教;1988年03期
2 ;中国道教协会关于全真道传戒的规定[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3 程越;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道士生活[J];宗教学研究;1997年02期
4 樊光春;;试论和玉蟾与李灵阳对全真道创立的贡献[J];中国道教;2006年02期
5 陈莲笙;;海上白云观[J];中国道教;1989年04期
6 郭武;;全真道初传四川地区小考[J];中国道教;2008年04期
7 潘延川;重阳祖师著述简介[J];中国道教;1988年03期
8 杨天乙;郭实;刘世昭;;全真道圣地白栻壚[J];文明;2003年02期
9 羊华荣;;王重阳[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10 午火;李刚教授等参加“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J];宗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有兴;;草湖玉尊宫的社会教化功能[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桑圣彤;;齐鲁文化研究视野的新拓展——简评《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于珍;;《重阳立教十五论》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2003年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科研成果[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5 邓红蕾;;论丘处机道教教育文化学的思想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蔡相辉;;民间流传的妈祖经书[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7 何敦铧;;福州历代道教探略[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陈慎;;略论闽台民间神明传说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傅凤英;;浅论《性命圭旨》的作者和成书年代[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10 杨晓国;;金元时期全真教在山西活动探索[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钟鉴;全真道与齐鲁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2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 张焯;金元之际全真道入据云冈石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3 道文;道教的两大派别——正一和全真[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道教教派[N];贵州民族报;2007年
5 杨斌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王重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于民雄;道教戒律源流[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王君;山西道教名胜及其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张海庭邋刘学雷 记者 张景亮;全真教祖庭神清观修复落成昆嵛山[N];烟台日报;2008年
9 ;广为流传的吕祖信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牟钟鉴;延续和发扬教界与学界合作的好传统[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清代刘一明的道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强;马钰“全真”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洪权;全真教与金元北方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7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丁常春;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廷琦;金元全真心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刘全芬;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昊;金元全真道的“全真而仙”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侯照民;尹志平及其全真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红梅;试论明清全真道伍柳派内丹学[D];安徽大学;2001年
4 常珊珊;马钰孙不二夫妇对全真道的贡献[D];安徽大学;2010年
5 王光福;王志谨心性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文文;王处一全真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潘建顺;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荣;明太祖时期道教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驰;四海教风为一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永青;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6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66779.html